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奔袭 > 第36章 第三十五章

第36章 第三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五章】

中原正沉浸在春耕农忙的繁忙时节,一封紧急密报悄无声息地传至匈奴王庭。

元寿二年伊始,大绥朝的绥武帝并未因新年的到来而有所懈怠,反而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军事调动,悄然部署一场规模宏大的北征行动。但是,大将军柳枫却因病无法统军挂帅。尽管如此,已经集结完毕的兵力并未因此解散,而是暂时保持待命状态,静待皇帝的最后命令。

当密报送达韩亓之后,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一紧急情况上报给呼揭单于。

呼揭单于听完韩亓的回报,眼中闪烁起轻蔑与自信交织的笑意。他哈哈大笑,仿佛对大绥朝内部近日来的动荡局势早已洞若观火,对于柳枫这位曾经令他们头疼不已的对手当前因病无法领军出征的事实,心中充满了不屑与决绝。

呼揭禅悦毫不犹豫地接话道:“柳枫既然倒下了,大绥国似乎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我抗衡的人选。既然如此,我等便无需再犹豫,可借此时机统帅大军南下,直捣黄龙,一举将他们拿下,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话音刚落,他能感受到部下们激昂的斗志和迫不及待的情绪。

对于这个提议,呼揭单于和他的部下们心中都有一本明账:这一年以来,他们始终被大绥军队压制在漠北苦寒之地,不得南进一步,每一寸土地都似乎被风沙侵蚀得千疮百孔,心中的憋屈与愤怒早已如同春雪般积压得厚厚实实。如今终于有机会能够舒展筋骨,挥师南下,将这一年以来所受的委屈和愤怒一次性发泄出来,谁又能不心潮澎湃,摩拳擦掌呢!

韩亓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没这个必要,我们目前虽然休养了一年,但军力还需继续蓄养。陈濯既有北征之意,且军力未散,足见绥朝并未取消全线北征的计划。若陈濯改派他人,我们正好可诱绥军深入大漠,一举歼灭其主力军。一旦绥军主力被我们消灭,就算柳枫再会用兵,也是无计可施了。”

呼揭单于听罢,心中不禁对韩亓的智慧和判断力深感佩服。他点头说道:“临方王所言极是,我们确实需要小心谨慎。你可再派人打探,看绥军有何动静。”

韩亓毫不犹豫地答道:“臣即刻派人打探陈濯下一步如何行动。在此期间,我们不妨先行设伏,等绥军过来。”

呼揭赞同地点点头,对临方王的策略表示赞同:“草原广大无垠,若漫无目的,恐怕不能有效地设下埋伏。依临方王之见,该在何处设伏?”

韩亓随即摊开地形图,目光如炬地指着黄河东北的方向,语气坚定地说道:“根据我的分析,绥军出塞,一定会走他们最熟悉的道路。他们已经数次出兵定襄,一对这条路线了如指掌。此次出击,他们出兵之处莫过于定襄,我们不妨将埋伏圈设在定襄北面的阴山之后。柳枫病重,无法带军,我推测接替他的,不外乎蒙簇、舒浩、翟敖之流。他们若是出兵,也必选定定襄为出关之地。因为那里是他们最熟悉的战场,也适合他们曾经取得过多次胜利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要在定襄北面的阴山之后设下埋伏圈,就可以保证绥军一旦进入我们的埋伏圈,就会陷入我们的包围之中。”

呼揭单于皱了皱眉,他的表情略显凝重,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他并非充满信心。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舒浩、翟敖倒不必过于担忧,蒙簇部众一直以来都表现出顽强的抵抗力,不太好对付。还有那个叫萧峣的少年也不可轻视。”

韩亓听后,哈哈一笑:“单于,您真是过虑了,蒙簇不过一夫之勇,他们根本不足为虑。您别忘了,七年前在雁门外,咱们的骑兵全歼蒙簇部众,更是生擒了将领蒙簇。若不是老单于当时命令务必要留下活口,这世上哪还有蒙簇其人?所以,对于蒙簇部众,我们无需过于担心。”

呼揭微微点点头,对韩亓的话表示认同。他转头看向韩亓,然后问道:“那萧峣呢?他虽然年轻,但据说他作战勇猛,首次出战便斩杀了我叔父和应天侯,我们该如何应对他?”

韩亓归降匈奴时,萧峣并未上过战场,因此对于这位少年的作战能力,韩亓并不十分了解。然而他仍然信誓旦旦地对呼揭单于说道:“那黄口小儿更不足惧,他不过是仗着自己的舅舅柳枫是大将军,得以封为校尉,前年侥幸赢了两战,绥朝皇帝竟然昏了头,封他为骁骑侯。”

韩亓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这骁骑侯一封,对我们倒是大有好处。”

呼揭手一挥,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封为骁骑侯是他们绥朝的事,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韩亓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他缓缓说道:“单于您有所不知,一旦我们击败萧峣,绥军就会发现,他们的将军也不过如此。不正好是对绥军心理的重大打击吗?”

呼揭看着韩亓,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忽然仰头大笑,得意非凡地说道:“临方王果然是长生天派来祝我灭绥之人啊!就依临方王之见,立刻传令,集中兵力前往阴山设伏!”

萧峣的士冠礼过去三日后。

绥武帝在朝堂之上颁布了一道震惊朝野的诏令。诏令中,武帝亲自任命年仅二十岁的萧峣为骁骑将军,并委以北击匈奴的全军主帅重任。

诏令自御笔朱批、金印钤记的那一刻起,其墨香尚未干涸便已迅速传遍京师。

这一决定,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不仅令匈奴的呼揭单于大惊失色,大绥群臣也万万没料到,在他们眼里,萧峣实在是太年轻了。

二十岁,虽是年轻有为,但毕竟资历尚浅,他能够担起全军的统领之责吗?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局势吗?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武帝的用人之道。自从柳枫开始,武帝便善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深知“剑走偏锋”的道理,常常出其不意地委以重任,让年轻有为的将领在关键时刻崭露头角。这种用人策略,既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年轻一代的信任与锻炼。

诏令下发当日,萧峣率亲卫数十人直奔长安城外的宣平营,三日后将随他出击匈奴的军队早已在此集结。

此次出征,是萧峣首次被委以重任,独立领导大规模军事行动。他奉命率领一支一万人的精锐之师,自陇西出发,向西挺进,目标是河西走廊,任务是打通这条通往西方的重要通道,驱逐盘踞在此地的匈奴势力,解除他们对长安西北方向的直接威胁。

绥武帝对于这位年轻且有才华的将领萧峣,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与偏爱。从挑选士兵到配置兵器装备,无不体现出朝廷对这次征战的重视与支持。士兵们虽只有一万之众,但却都是从百万大军中优中选优出来的尖兵锐士;所配备的兵器铠甲,无一不是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工艺制品,堪称装备齐全、无可匹敌。

出征前夜,大将军柳枫按惯例到宣平营查看。

柳枫身披一件镶有金边的黑色战甲,映衬出他高大威猛的身形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他走进营帐时,灯光下,一群正在紧张备战的士兵们立刻起身,齐刷刷地敬礼,目光中充满对这位大将军的崇敬与信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