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奔袭 > 第39章 第三十八章

第39章 第三十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八章】

萧峣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经过三天艰苦卓绝的翻山越岭行程,终于率领队伍成功地从古浪水穿越崇山峻岭抵达了庄浪水。在这段险峻且充满未知的旅途中,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避开了敌军可能的伏击和追击,并且成功地组织和协调了全军将士们的行动,使得队伍在行进过程中始终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和战斗力。沿庄浪水河畔顺流而下,他们便能够直达黄河岸边,那里是他们回撤中原的战略要地,也是逃脱险境的关键所在。

然而,形势依然严峻无比,根据最新情报显示,绥军背后有昆耶部一万余骑兵正在紧密追击,这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随时都有可能对萧峣的队伍发动猛烈攻击。

更糟糕的是,萧峣为了确保与黄河对岸守军的联络畅通无阻,特意派遣了一支精锐的骑哨队伍前往传递消息。然而,这支队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了敌人的伏击,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这一意外情况使得黄河对岸的守军无法接收到任何来自萧峣的讯息。

昆耶王为了用最少的战损来消灭萧峣军,决定采取联合作战的策略。他派遣精干的骑哨队伍前往河湟谷地,与当地的羌人部落进行联络,希望他们能加入这场战争中来,共同消灭绥军这支“后起之秀”。然而,这个请求却遭到了羌人的拒绝。

羌人部落一直以来都与昆耶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但这一次,他们却选择了保持中立和观望的态度。

站在羌人的角度看,他们深知匈奴与绥朝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在高原山地作战对于他们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无论是匈奴的游牧骑兵,还是绥朝的骑兵、步兵,都难以迅速适应这样的环境,两方都无法对他们形成大的威胁。

如果绥军与匈奴真的在河西走廊发生了大规模冲突,那么最终的结果将很难预测。

但无论胜负如何,羌人都将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如果绥军获胜,那么羌人可以借此机会摆脱昆耶王的控制,寻找新的依靠和盟友;如果匈奴胜利,他们将进一步巩固在河西走廊的地位,从而为羌人东进牧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昆耶王亲率精锐部队,如同一群鬣狗般紧追不舍,他们在战术上巧妙地采取了消耗战的策略,不断以弓箭攻击,迫使绥军不得不频繁回击,以此大量消耗其箭矢资源。同时,他们还通过利用对地形的熟悉,让绥军无法靠近水源地带,使得绥军在长途行军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水分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绥军不仅面临严重的箭矢短缺问题,而且由于连续作战和高强度的追击,士兵们的体能也达到了极限,疲惫不堪。

此时的匈奴人如同一只只凶猛的野兽,他们紧紧咬住绥军不放,准备在绥军体力耗尽之际发动致命一击。他们深知,这场战役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包围并歼灭绥军,因此全员上下都抱定了必胜的决心和无比坚定的信念。

与此同时,萧峣率领的军队也正在艰苦卓绝地行进。他们穿越一片狭长的河谷地带,两侧是巍峨险峻的山峰,中间是一条崎岖曲折的小径。萧峣令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战斗队列。然而,由于路途艰难险阻,加之连续作战导致的体力消耗巨大,萧峣军也陷入了严重的饥饿状态。

经过四天的艰苦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金城对岸。当看到河面上漂浮的浮桥依然完好无损时,绥军将士们的眼中闪烁出激动和希望的光芒。这座浮桥如同一条生命线,连接着他们与后方物资补给基地的纽带,意味着他们有希望获得必要的物资支援。

按理来说,昆耶前锋军在战术布局和战略规划上,应当采取果断而坚决的措施,对浮桥实施破坏,目的是切断绥军可能的撤退通道,并有效阻止其进一步增援或逃脱。通过这样的精准打击,昆耶前锋军能够在金城对岸形成对绥军的包围之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兵力优势,给予绥军沉重的打击,力求全歼敌军,实现这场狩猎式战役的完美收官。

然而,对岸金城的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

匈奴的骑哨越过汹涌澎湃的黄河,抵达金城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守备力量极其薄弱,仅有数百骑士兵驻守。而与此同时,近万名民夫正在紧张地拖拽着沉重的辎重物资,浩浩荡荡地向南方的皋兰山方向逃窜,显然是要在那里寻求庇护或者重新组织防御。

而金城本身尚未修缮完,城墙残破不堪,到处可见缺口,显然无法有效据守以抵御外敌入侵。

面对如此异常的景象,骑哨首领产生了强烈的警惕性,他怀疑绥军此举背后必有蹊跷。为了探明虚实,他果断派遣手下精干力量深入皋兰山地区,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快速侦查。侦查人员仔细搜寻了金城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任何可能隐藏绥军大军的迹象,确保无遗漏地掌握敌情。

经过严密而高效的侦察行动后,所有的骑哨均安然无恙地返回了,他们向昆耶王详细汇报了在金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发现。确认绥军并无埋伏大规模兵力的迹象,仅有一些未受军事训练、且普遍不会骑马的男女劳工正在逃亡。

在这种情况下,昆耶王的欲望愈发膨胀,他决定劫掠这些民夫,将男人作为奴隶使用,女人则纳入部落作为人口补充。在他看来,这些因犯罪而被连坐的男女劳工,如同待宰的羔羊般脆弱无力,可以被轻易驾驭和利用。

昆耶王深知黄河的地理形势对己方作战极为有利,他深知,利用河水作为天然屏障,在北岸设置伏兵,待萧峣军渡河时发起突袭,一定能在北岸歼灭这支萧峣军。

然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萧峣军并非易于对付之辈,他们极有可能会采取破坏浮桥的策略以阻碍匈奴军进军中原。若如此的话,他便无法将那一万余名民夫掠过黄河。

因此,他将决定性的一击安排在南岸的皋兰山与黄河之间的平原上。

金城地区的守备部队,一支几百人的骑兵队伍,此刻正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不仅肩负着保卫家园、抵御外敌入侵的神圣使命,更在执行一场关乎全局的重要任务——驱赶骚扰边境的匈奴骑哨,同时紧密配合并接应从西域回撤的萧峣军。

昆耶王,这位匈奴的领袖,目光中闪烁着冷酷而狡猾的光芒。他深知,要想击败萧峣军,就必须先稳固住北方的防线。

因此,他下令留两千人马严守浮桥北端,自己则亲自率领近万名骑兵,意图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拿下这只受伤的猎物——萧峣军,并掳走一万多名民夫作为战利品。

萧峣军渡过黄河,撤回皋兰山下,金城守备在皋兰山下藏了上百斤风干牛肉、一百多张强弓、两百多张强弩、两万多支箭矢。

萧峣军补充了一些牛肉干,在皋兰山下,以严整的战阵阻挡着昆耶王的进攻。他们依托山势,列成长蛇之势,随时准备发动反击。

昆耶王站在远处,目光如炬地审视着敌军阵列,心中犹豫不决。他思考着是否应该下令将绥军围困在这座山上,这样十天半个月后,对方连战马都会因饥饿而消耗殆尽,届时他们将面临跪地投降或无奈被杀的悲惨结局。

就在昆耶王与手下将领们商议对策之际,一名身骑快马的骑哨如疾风般飞驰而来。他挥鞭跃下马背,在昆耶王面前单膝跪地,神情惊恐,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迅速禀报道:“大王,后方骑哨来报,在溯浦部的地界内,发现一支规模庞大的图格王骑兵队伍,至少有数百人之多,他们正朝着我们昆耶部的方向快速接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