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之后,商亦把电话打给了刘副总。
“刘总,现在方便聊一聊吗?”
“方便方便。”
“刘总,我想了想,这个项目肯定能赚。”
刘副总在那头意识到问题,如果商亦答应了,就不会是这个开头了。
刘副总想打断商亦的话,但是商亦说话比他快。
“刘总,你先听我说完。其实最好的选择是,打着我的旗号,找个和我长得像的新人来演主角,他是新人,年轻,粉丝,也没什么乱七八糟的绯闻,怎么样更赚钱,您能分得出来吧。”
这都不用深思,随便一算就知道哪个方案更划算。
可是刘副总还是有点不出气。
他有点看不爽商亦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活着,想给他惹点事。
商亦说完,没等到刘副总的回复,继续说:“和长得像,以我为原型。这个噱头足够用了吧。”
刘副总说:“够是够了。”
他还是不满足。
商亦想了想,说:“刘总,您再好好算算,对于公司来说,肯定是选利益更大的方案。”
刘副总说:“清楚了清楚了,我这边再看看。”
商亦盯着手机,想起自己的经纪人和助理,经纪人不止带他一个,但是助理的工作需要他安排一下。
和经纪人说清楚,把助理的下一个工作安排好,该走的程序走起来。
商亦渐渐地有了退圈的实感。
至于刘总那边,又是另一回事了。
最终商量出来的结果是,既然要拿商亦这事做噱头,那就贯彻到底,给商亦挂个监制的名头。
而事实上,商亦也确实参与了整部剧的制作。
现代剧的筹备不需要太久,制片人这边准备幕后相关的工作,商亦直接担了个选角导演的名头,开始挑演员了。
好歹拍了那么多年戏,看新人还是够用的。
在演技不确定的时候,适配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逛了一大圈,还真让商亦挑到了一个和自己相像的新人,长相、气质都有那么几分相似。
选好人的那一刻,商亦跟身边的新人的大经纪人说:“小商亦的通稿可以买起来了。”
这剧就是在A市拍的,商亦索性把剧组当自己公司了,每天跟着剧组上班打卡。
要说做事了吧,导演、编剧都是专业的,比他这个还只能在人家的编剧团队里混的人强多了。
要说是来打酱油的吧,商亦又确实能给小演员提供帮助,尤其是顺剧本的事。
就这样,二十四集的电视剧拍了两个月,结束了。
这部剧杀青那天,正好是和艾楛见面的日子。
商亦坐在玻璃外面,透过铁栏杆和玻璃看向里面的人。
艾楛瘦了很多,连看起来更加棱角分明了。
但是艾楛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瘦了?”
商亦回忆自己的这两个月,在剧组给制片人打杂,还跟着看剧本看镜头,有时间了继续给编剧老师打工。
过得很充实。
可是一旦脑子停下来,商亦就会忍不住想起艾楛。
商亦盯着艾楛累得凹陷进去的眼睛,说:“想你想的。”
艾楛说:“真的?”
商亦说:“真的。不骗你。你呢,有想我吗?”
“每时每刻都在想。”
商亦还是忍不住问:“这里面很苦吗?你看起来都不一样了。”
艾楛其实还是很精神的一个人,但是和以前的精神完全是两回事。
他说:“知道苦,你就不送我进来了吗?”
商亦摇头,说:“那也没办法,我等你出来。不过我发现我之前想的太简单了,我没法在你出来之前攒到买房子的钱了。”
“没事,我们可以租房住。”
商亦点头。
但其实,以商亦的能力,只要他想,就算不出镜,换个方式也能赚到钱。
他会挑剧本,他会看演员。
会这两项已经敌得过这个行业大部分人了。
半年后,打着青春版商亦旗号的电视剧播出。
题材小众,但是够狗血够刺激,节奏不拖沓。
关键是几个主要演员也不出错,在各种宣传下,这个项目大获成功。
剧播得不错,四个主演更是各吸各的的粉。
资方割韭菜割得很满意。
刘副总盘来盘去,还是觉得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在商亦。
他只能想到蹭商亦的热度。
而商亦想的却是可以借机捧新人等等。
虽然有一半可能是因为商亦不想出镜了。
但是从结果来看,商亦间接主导的项目就是很成功。
抛开各种私心,作为一个领导,他肯定是希望自己手底下的人是有成绩的人。
刘副总和顶头上司一商量,找到商亦,让他看看还有什么能捧人的项目,挑几个人捧捧。
资本尝到了这个甜头,迫不及待地想要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