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信人名字是“心湾公寓”,信纸则是写着八个艺术字的特色logo:“心安之处,才是港湾。”邮件里不仅附了三个房源的具体信息,还有一份公寓电子宣传册。
傅青颂交完论文后得了闲,打开邮件仔细浏览下来,意外地发现这家公司虽然履历有些稚嫩,但提供的房源和相关业务居然相当有诱惑力。
不同于传统的租房中介,“心湾公寓”打造的是眼下时兴的服务式公寓,傅青颂这才想起她曾在新闻上看过他们的宣传,口号很抓人心,说是“为年轻一代量身定制的完美单身公寓”。
这家公司专门面向年轻客户群体做过市场调研,归纳时下年轻人的生活喜好和刚需,比如传统房屋出租一般不接受养宠物,但“心湾公寓”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以允许租客养宠为卖点,正视当代年轻人与爱宠之间的互相陪伴关系,甚至公司旗下的系列精装房社区里还专门设有宠物交流区,会定期举办类似“宠物选美大赛”这样的活动。当然,考虑到有些人不是很喜欢热情奔放的交流模式,社区内还根据MBTI分类有“I人区块”和“E人区块”。
傅青颂看完宣传册简介,又看完公众号的推送,了解到上面的信息后,感觉还挺心动的。其实公众号最早的一条推送也就是三年前,难得的是他们的业务却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最重要的是价格十分友好。
不过傅青颂仍旧在考量。一方面“心湾公寓”离平大有点距离,另一方面她还是多少会担心精装的材料问题。傅青颂决定先冷静冷静,托林可梦再帮忙打听一下比较稳妥。
趁着这个空当,她自己也查了些资料,才知道“心湾”是民宿转型的。他们上大学那会儿民宿很火,不过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加上经济下行,很多民宿都维持不下去,纷纷关门大吉了。
“心湾”隶属的集团现在也在同时经营民宿,据说是当年危难之际不知得了什么高人的指点,靠“心湾公寓”的项目拉到几个新投资,这才浴火重生坚持到现在。果不其然,在服务式公寓这条赛道上,“心湾”做到了抢占先机——虽说这种模式早在上个世纪的欧美就已经流行开来了,但在国内开始发展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林可梦那里很快就有了消息:“你说的这个‘心湾公寓’是靠谱的,有个同事在租,说物业服务周到,前台24小时轮替值班,各种年节还会在楼下休息区为住户准备饺子、汤圆、粥品什么的,还有家政定期上门打扫卫生。”
“听上去是酒店模式的公寓,但是私人性又很好,很适合年轻人短租。”傅青颂盘算道,“我找的另外两个房东都不太愿意短租,虽然地段合适,但是如果真的要住进去,会有两三个月的租金打水漂。”
“那不如就先看看‘心湾’?听说他们可以按天租住,你这种包月用户更不成问题了。”
傅青颂不得不感慨那位“高人”的市场敏锐度:“能有这么全备的服务,再加上宠物友好,很难不完成KPI啊。”
“心湾”的工作人员没有和傅青颂互加微信,她未免有点不满——在没有主动注册的前提下,她要在平州租房的信息却已经被其他中介卖出去了,大数据时代实在很难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过这样的事大家却都仿佛已经习惯了,人人都不得不被裹挟其中,除了妥协好像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她是真的需要合适的房源。
正想着,林可梦就发来消息催促道:“你要看的话可得快点,我看他们公众号公开可预订的房源只有一间了。”
“一间?”傅青颂纳罕,“他们发我的邮件里可是附了三间大小不一的房源呢。”
“那也许是信息不同步吧?你可以打电话问问。”
事不宜迟,傅青颂立刻联系了工作人员。如她和林可梦所料,对方说公寓房源十分抢手,邮件里提到的三间房都是住户刚搬走,还没来得及挂到公众号上。
工作人员很快加上傅青颂的微信,并给她发来实拍照片。三间公寓都很新,而且考虑到很多租客养宠的情况,公司会在租客搬走后专门做祛味、除虫和除螨的工作。
傅青颂看中了两室一厅那间公寓。她的行李不算多但也不太少,尤其是需要腾个专门的空间来放书,“心湾”的一居室对她来说有点局促——同样的,想要两室一厅的人可不止她一个。
傅青颂有点不相信这种机会能被她抓住。林可梦也觉得房源很不错,当即放弃午休,打算中午下班就过去帮她看房。
林可梦十分靠谱,一进入社区就拨通视频,给傅青颂全方位展示环境。
她们还询问了这间公寓接下来的看房情况,对方就说本来今天还有三个人要看房,但是其中两个还没有敲定主意,主要是大家都想一个人住,多花一部分钱租两室公寓就有点超出预算。还有一对情侣打算晚上下班以后过来,看样子他们兴趣倒是比较大。
林可梦在现场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傅青颂一听,就当即拍了板。她租房的时间不会很长,与其去另外的老房子那里白送租金,不如把预算花在合适的地方。就此,她也算在平州有了合适的去处。
眼下最让人焦虑的,除了尚未明朗的工作,就是论文外审的结果了。只是外审这种事除了个人学术能力外还有一部分听天由命的成分在,就算焦虑也没有用,比起折磨自己,傅青颂选择把一边注意力放在打包行李上,一边继续投放简历。
眼看天气渐冷,离她回到学校已经过去好些日子,林可梦不免问起她最近的感情状况:“秦程还缠着你吗?”
傅青颂说:“倒没有,但我心里反而更没底了。”
她心里总惴惴不安,像有什么状况在等着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