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开国之君尚在,如何造反 > 第5章 第五章 经济

第5章 第五章 经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百姓?

今日之后,苏记心中已经勾勒出大半的明媚肖像轰然倒塌。

她不仅懂得经世之道,莫非还通庙堂之争,能晓帝王之思不成?

苏记更想不通的,是明娘子此人的行为逻辑,完全不符合时下风气。

本朝承前朝遗风,三贞九烈也适用于主公麾下的幕僚,讲究贤臣不侍二主,一般是一死一片。

当然,上述对能打仗的将军不算约束,只针对文人。

按理说,即便这位明娘子曾与郡主做了一年伴读,也是受贤妃娘娘差遣。她是早就投入贤妃麾下的,铁板钉钉要留给秦王的重要之才。

既然选定了阵营,不可能被三言两语动摇。

此女不知何故,对郡主大献殷勤,献上商路之策,郡主执意要将其带回秦州。

秦州地理荒僻,庙堂不爱,有识之士皆不愿前往。此女独独背向而行,所为何来。

也许是贤妃授意,也许是秦王,也许是此女有其他谋划。

苏记无可奈何,只好出此下策,择此女入王府为侧妃,暂缓郡主行事。

且要大张旗鼓,由赵嬷嬷入宫与之多加亲善,要宫人皆知其如今乃郡主派系之人。

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将不信任的种子先行种植在秦王殿下心里。将来,纵然此女有千般手段,也难以将自身与郡主切割。到了殿下那里,只能是个贰

臣。

待其出宫离开贤妃羽翼,徐徐图之,斩断其对殿下的一切期望,加之善待其父兄,方能令此女甘心为郡主所用。待时事偏移,方可带之回秦州。

陛下与长公主,姐弟情深,不分彼此,驸马尚且死得冤枉。

即便当初贻误战机的后军大将被陛下斩杀,主将自尽赎罪,回不来的一样回不来了。

派性之事,远非血脉亲情足以界定,但先来后到还是十分重要的。

郡主与秦王,合则两利,但麾下势力当有内外之分。

秦州之重,决不收留存二心之人。

他生平第一次,为一名女子,如此计较。

心思百转,苏记按最坏的可能来判定此女的品行,先将其当做大敌以待,

防备之心以对。

可这一篇雄壮之策,善政之策,关乎邦本,泽被苍生,对秦州那等偏僻边郡,实是雪中送炭之情谊,千秋大业之根基。

这是不是来的太快了些。

苏记生疑心,疑她的心性,疑她的目的,疑她有言外之意。

大半是,因对明娘子算计在先。

自古智者不可轻辱,他们这一派更是讲究睚眦必报。

以己推人,唯恐明娘子疯癫不计后果,在良策内埋伏陷阱,以此回报秦州之算。

他们硬是阻断了明娘子的宫中路,强行将她扯进秦王府后院风波,欲要操控她牵控柳氏,为郡主在秦王府的权益保驾护航。

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通济大才当一般宫人对待。

若是换成苏记,面对此情此景,应修身养性、静观其变、坐等交换价值,才对。

这种时候,她居然继续对郡主大献殷勤,是何道理。秦州,又有什么值得她如此尽心尽力。

苏记以一种极高的预估评判明娘子,一盏茶的时间,与未知的敌人思想交锋,百战已过。

大小伙子就是火力壮,这屋里连个炭盆都没放,想述之穿个黑白两层单衣即可,赵嬷嬷自己披着狐皮大氅坐久了都觉得有点冷。

一碗热茶下肚,再想用一碗,发现水凉了,赵嬷嬷出去提了壶水回来。

“这火墙火炕,可能用?”她见苏记沉吟的久了,连连追问。述之何处都好,偏生做事求全,自打拜了个师父,行事思虑过重,来了京城,更是神叨的不行。

她不知道煤矿对秦州的重要性,对火墙火炕更加关注。

“推论皆对,仍需验证。”苏记从头捋下来,事实清晰,逻辑通顺,推究论证无误。

他看重实在,均是效果属实再上报,绝不贪图未有之功。

唤了家令许业进来,将策文抄写一遍,原本留下,录本送回秦州。

好不容易抓着成日到处打洞的荀真贤弟,许业正要与其好好分说,外县庄子地窖防水事宜不可轻忽。存那老些木炭,可不能叫雪水渗进去。

这就被小厮喊来了。

他不敢不来,也不敢怠慢。满府里,他就惹不起屋里这俩人。就算他爹活过来,给他撑腰,他也惹不起。

浏览一遍折子,许业顿时如同遭受降维打击。思绪涌动,已翩然飘回秦州,仿佛见到了火炭之下改头换面的家乡,一个人抄的热血沸腾。

冬天的炭,是和粮草一样重要的东西。

核对无误搁下笔后,他抬头盯着长史,激动的全然说不出话。

他是秦州土生土长的孩儿,对那里冬日的酷寒太清楚了。若是,若是能住进火房子里,是不是像待在阳光下一样舒坦呢。

秦州历经前朝与前前朝数次破坏、放弃,人口凋零,城市破败,对秦州人而言,他们的冬日太久了,仿佛人都成了见不得光的老鼠,永远都不配得到中枢老爷们垂怜。

荒芜,荒废,秦州人不断内迁。

如今的光景,是长公主十多年间硬生生撑起来的。

若非李氏血脉还在坚守,秦州会凋敝的更厉害。

若此策为真,明娘子便是秦州大恩人,将来许业必结草衔环以报。

石炭之事尚且需要验证,快马前往郡主驻地,也不过两三日,请郡主辨别便是。

郡主英明宏达,文武之才,破阵大将,统帅全军,是诸晚辈中最像皇帝之人。

“类我”这等评价,陛下只给了侄女一人。

开国之君,定下的二代之首。

太子因此曾求娶郡主,被皇帝痛骂不成器。

可惜是女子,万幸是女子。如此捧杀,还能硬生生接下。

火炕火墙,现在便可建造。

苏记决定在长公主府现场验证一番,说做就做,立即召集工匠入府。孟冬

动工困难重重,但对于养着各类工匠奴仆的长公主府来说不是难事。

火墙火炕也不是什么充满技术难度的活计,相对连文字传承都没有一册的工匠们,他们习惯了利用蛛丝马迹,不断将灭失的技巧重现出来。明娘子给的操作手册已经算十分详细,给有经验的老工匠念两遍,他就知道怎么做,他还能为长史大人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对劳动人民来说,不是做不到,是想不到。

程序员充分理解了策划,认为必然可以满足项目需求。项目经理表示不放心,他必须看着代码敲出来。

苏记直接在自己的居室做实验,搬出一张床后,这屋子也就空了。

老匠人带着徒弟一起,先起灶再盘炕,所用不过是土坯、石板,也就耐火砖难得些,但难不住储备甚多的长公主府。

最关键的烟道部分也难不住老匠人,老匠人还在看不懂明娘子所画S型烟道图的情况下,领悟了这么做是想让烟在炕内停留的时间更长,自创了Z型分布,并且在明娘子未标注的烟道坡度方面选择了恰当的三十五度,保证烟雾顺利流向烟囱,烟囱的高度也足,能产生抽力把烟雾排出,还给戴上了保温层。

懒得陪着苏记看匠人玩泥巴,赵嬷嬷知道述之的脾气,每一个步骤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下,而且他必要亲手对比明娘子的文稿和老匠人的操作进行增减。就像他在战场上带兵时一样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亲率轻骑勘察敌情,自行寻找战机。

天冷,回去烤火。贤妃娘娘赐予的梧杠炭比府中采买的竹炭更耐烧,正合叫上几个老姐们围炉煮茶。赵嬷嬷披着大氅松心惬意地走了,她从不为难自己去涉足不擅长的领域,比如泥瓦匠。

宫里,明媚并不知道苏长史的行动力这么强,她甚至不知道匠人盘火炕到底需要几个时辰,她也只有小时候听家里人念叨得来的理论知识,看过那么一两次盘炕,所以总有些知识欠缺。要不是她生在北方农村,连理论知识都没的。这点事儿,还值不当的动用知识殿堂,主要也是初中老师没教过咋做泥瓦工。

明媚终归还没真正出门看世界,只是隐约清楚自己这些只能算民生小技巧

的东西将带来一些改变。

但是,她没学过任何庙堂隐喻。

她就没想过自己上班还得先选择投效哪个老板,左右都是为了公司,她以一种从没干过管理层,也没选过派系,但是很朴素的底层职业观念认为,给哪个老总办事,那不都是工作嘛,总之,对得起公司给开的工资就行。

为贤妃娘娘出谋划策,娘娘给她升官,她也没有自己一辈子就跟着这一个领导的念头。

只因跟着郡主能在秦州立女户,从此自己做主,她便上了心为郡主寻些知识来当敲门砖。

今日事,也简单。

她单纯想要个暖和屋子,冬天吃肉,再吃上几口新鲜蔬菜。

赵嬷嬷也觉得明娘子就是这么想的,一边喝茶吃果子,一边内心感叹明娘子就想要暖和罢了,没文人那么多弯弯绕。有才华的女子,应该来咱秦州,留京屈才。这地方没几个好人,没瞧见述之那小子嘛,来了几年,人更不正常了。

说上几句话,看上两页纸,就跑去玩泥巴了,半点不为老太婆解惑的。

老姐妹们奉承着,秦嬷嬷知道她们心里都有几个小九九,也乐意纵着。长公主当初长年在秦州,郡主也少回。这几年重新抓回府中大权,少不了这些管事娘子用命。

要说,明娘子提的那个温室真能弄成,咱们府里也可以搞一个。赵嬷嬷极爱五辛盘那一口下酒,外头买来太贵,舍不得。

五辛盘是指大葱、大蒜、韭菜、油菜、香菜等,时人认为食用之可祛除五脏陈腐之气。这是春盘,冬日想用,非得家有硫磺温汤的大富贵不可。

府里赵嬷嬷想着明娘子,宫里明媚也想着赵嬷嬷。

今日见了赵嬷嬷,明天又会有些小挫折了,不过没关系。梅花糕收到了遂

安公主的大大好评,米姑姑送的十两银子抚平了明媚的心,公主大手笔yyds。

想要挣大钱,就得有米姑姑的精神,不让她创新,怎能频繁得到巨额赏

赐。

一心躺平,很容易躺死。宫中能人多,你的活计做的不出色都不行,一个没有为主子分忧能力的奴婢,连狗都不如。

明媚自八岁入宫时就知道,藏拙和冒尖之间必要平衡。没有人会重用一个平庸的人,她必须有足够的本事,无论是天赋还是实力,都可以利用。没本事与柳文卿比才华,就冲着米姑姑那条路走,成为干事的人。

意外得到了机遇,就要抓住,哪怕会冒风险,也得上。错过一次,错过一辈子的道理,她是明白的。

世道,从下往上,是从冰冷到温暖的,她不能让自己一直沉沦在最底层,冻死在这里。爬到高处,才有机会往下面也倒腾点热乎气儿,让跟着自己的绿绿们好过些。

明媚给自己灌了三碗心灵鸡汤,踏实下来写信。

晚上九点,继续睡冰冷的架子床。

苏记也没用上火炕,虽说一日便修上了,但是老匠人表示需要大概七天时间等砖石泥土固化,明媚忘记标注火炕需要冷却时间了。

无奈搬到厢房去住,房间是现收拾的,还带着点轻微霉味儿,这一刻的苏记对明娘子刻骨铭心,报应来的真快。莫非,这也是她的算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