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开国之君尚在,如何造反 > 第12章 第十二章 计策

第12章 第十二章 计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四处都是荒山荒地,莫说粮,草都长不高。咱们的人往几处县衙去了,地契在此。”

最大的一处荒山有万亩,距离也远,驱赶马车需要四日行程,在雁石县,但地价便宜,当地官府迫不及待售卖此处无所产出的荒山,万亩作价两千两。

稍大的一处在溪南县,盐碱坡地五千亩,作价四千两,马车两日路程。

规模中等的有两千亩,在颍阳县,马车一日行程,是一座山下的乱石滩。连着山一起买,共计四千两。

规模最小的一处,在距离京城最近的宜阳县域内,马车一个半时辰的行程,只有一百亩。因在当地一处大庄子的范围内,本是云台伯的产业,便连着庄子、田地、庄户等一起买了,溢价到四千五百两。

四处均有可观的石炭储备,乃是跟荀真从秦州来的工程兵们一一探明的,几层土皮挖开就是石炭,极为容易开采。比起苦哈哈的烧炭,这个捡出来就能卖。

当地百姓也有偶然见到,拿回家烧的。

少府令那边,派人暗中核实秦王所述情况,他虽然一直知道山东派贼心不死,但并未想到这群张嘴仁义、闭嘴道德的官宦,居然能做出动常平仓的事儿。

即便动的是炭不是粮,也够抄家了。

他们莫非只要利益,不要性命了,当真以为陛下之刀不利。

乱世强者想不通前朝遗老的脑回路,正常。

掌冶属令与其子被秘密提审,其妻与弟妹出门买玉镯,两人走进一处小巷子,少府的人直接堵嘴带走。

木炭监也是一样的待遇,自己与家人都进了少府内狱。

作为帝王家臣组织,少府有一套独立内部审判体系。

三木之下,口供有了。

掌冶属令还硬实,他妻子与弟媳可禁不住打,而且他根本没想到事发的如此突然,这还没到动储备炭的时节呢。

太子花房的事儿也出来了,少府令大呼倒霉透了,即刻令人将亏空之数补足,务必不可令外臣御史觉察。

秦王欣喜于有人与自己一般烦恼了,美滋滋喝茶。

因木炭亏空甚剧,只能少府自己揭开盖子。若是提前告知了太子,依着太子脾气彻查,少府与河东派都要倒霉,陛下不见得会痛快,太子那里也得不着人情。

还不如,就当是少府自己发现的,让他们为太子遮掩。只消没有外力推动,以陛下那当爹的对儿子的放纵心思,不会拿太子如何的。

述之,大才也。李桢感叹,他比他都了解他爹。

少府令敢怒不敢言,双手不断颤抖。他也不知道秦王是故意来坑自己的,还是就这么凑巧。

毕竟秦王天天到处找事儿,几天前在东西市大发神威,实在不值一提,少府令就没往那处想。

常平仓之炭被盗窃都没这事儿惊悚,少府令本来还能坐得住,一听这消息马上汗出如浆,连连咒骂幕后之人下贱无耻。

偷常平仓,诛全家。

离间天家父子,灭族。

李桢见少府令前后面色差距,一时不解,连忙询问。

储备炭库实则是个负资产,少府令也不瞒着,将其中内情告知秦王。

其实木炭这事儿,可大可小。

少府有炭户,冬日不休,自孟冬开始,每日供应宫中与朝中五万斤,尽够了,一般每日还能有不少于万斤的结余,都存在近郊炭库。

常平仓内储备的炭,是平抑物价用的。

也就是说,丢了的储备炭,是凛冬腊月之时出售平民之用,对供应朝中大人们没有影响。

司农寺与少府相争,再想要木炭管辖权,也不敢断了陛下的炭火。近郊的炭库每日都要出入盘库,他们不会伸手。

而平准物价是太府令与洛伊令的职责,他们少府每年平价出售木炭是有亏空的,平价卖一斤亏一斤。

太府令装缩头乌龟,对囤积居奇的同乡下不去狠手。只是陛下仁慈,不罚太府,又见不得洛伊令哭爹喊娘,拿自己的钱往外贴补。这一项,本不是常设,前朝就没有。

朝中各方势力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贸然动了哪一方,都很麻烦。

所以,少府令一开始并不着急。若非不能叫山东派的得利,他早就想把常平仓炭库甩出去了,不能挣钱还得亏钱,说出去丢人。

这事儿,无论丢失的储备木炭能否找回来,他自己内查发现,而且是在如此之早便发现,没有造成恶劣影响,就可以避免丢官去职,将责任全推给偷盗木炭之人。

此事操纵的好,还能狠狠打击敌雠,叫河东派吃不了兜着走,狠狠栽一个大跟头。

这些年他们仗着几个粮产地,没少给少府架梁子。

少府的储备炭库,并未有严苛的存储规定,每年能拿出多少平价炭,都看当年朝中结余多少。

去年冬日虽早,凛冬不长,未用去常平仓多少库存,储备炭库才有许多结余。

李桢听着还不觉如何,装扮成小太监的荀真已明白少府令的意思。

若逢冬日酷寒,因无足额平价炭可用,导致炭价高昂,尸横遍野,是洛伊令之罪责,与少府无干。

结果凭空丢了个大炸雷下来,少府令作为皇帝家令,可太明白皇帝对太子要求有多严苛,这事儿,他不敢给太子瞒着。可报上去了,太子清正,定不会记恨于他,太子身边那些小人必然咬牙切齿,暗中咬他一口。自打老刘没了,太子身边就没剩下什么好人了。

荀真本还纳罕,少府令是朝中老人,跟随陛下尸山血海冲杀出来的大将,掌军中后勤多年从未出错,怎么就看不住一个常平仓。

还真让苏长史说中了,少府令压根就是不在意,那不能产出利润的常平仓炭库是个鸡肋。

陛下给少府的定位,等同于皇家专营行当,货殖盈利才是少府的分内之事,每年入皇帝私库的银子才是少府令的治绩。

少府令不敢惊动幕后之人,行事隐秘,从白日等到傍晚,等来了确切消息,木炭储备仓是真空了。

他可以弄自己人,就算明知道是河东派搞鬼,要打击谁,打击面多广,都得陛下定夺。

带着证词,少府令就要入宫。

荀真拉了一把秦王的玉钩带,李桢咽下茶水,放下茶盏,连忙拦下,“令君这就入宫,可有说辞。”

少府令擦着汗水,一张嘴干的发白,“自是入宫请罪。”

“我却有一策。”李桢取出一封奏折,“愿与大人联名上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