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开国之君尚在,如何造反 > 第13章 第十三章 产业

第13章 第十三章 产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后面木炭都不进城了,直接存在城外庄子上。荀真顺藤摸瓜,将几个庄子的所属全查了出来,基本都是朝中司隶派大臣的子嗣亲属,出钱的倒是河东居多。

河东与少府打架,司隶趁机浑水摸鱼。

本朝官员的木炭都由皇帝发,少府供应。

本朝皇帝抠门,勋贵不多,都有山有地,自己烧炭够用,还能卖点儿,这部分炭也被炭行收了。

冬月进入中旬,涨到了七文钱一斤炭。

京中商户想要大批量买炭,炭行居然还不卖,就得让人抢,主打一个量少价高。

秦王府的木炭,是炭行管事亲自上门,求到王秀这里,请务必卖给他们的,居然比市价还能高一文。

王秀不敢自专,府中来话儿,卖。

大烧特烧,大卖特卖,全卖了。

秦王听说这个路子挣钱,专门跑了几家相熟的勋贵家,带着他们家的纨绔们,偷偷把家里的木炭倒出来也卖给炭行。

齐王密切关注秦王,知道此事后,也效仿拉拢勋贵大族卖炭,听说带着各熟稔的家主挣了不少。齐地人鸡贼,暗中推波助澜,簇拥奉承着河东士绅更上头。

太子麾下太监们纷纷将端本宫原花房的炭取出,预备偷偷拉到市面上卖了。被大太监马占香发现,一人赏了十板子,将炭分给詹事府属官,得到太子老师赞许。

炭行发现市面还有这么大量,不得不求助背后金主,金主立时送了真金白银来,炭行当即挺直了腰杆子,继续收。

一人寓居的官员,炭火是足用的。可拖家带口的那帮当官的,没有京中产业,就得上街买木炭使了。

这可苦了他们。

现在没门路,根本就买不到。

没有上头发话,炭行都不搭理你。

任你家大人几品官,不好使。

这帮没本事的,只能买木柴引火取暖,后头竟然木柴都涨价了。

一下子城中平民也难了,每日都多了一笔高额花费之处,纷纷后悔秋日里懒惰,没多存下柴。

东市最好的匠人,一月一千文钱,原本养五口是没问题的,这一下每月得拿出一半买炭。

但凡业务不好,就得断了炭火。

随着刑部屠刀落到周边县域的属官身上,将涉及常平仓之过的官员尽数带回,城中木炭价格再次大涨。

全城都陷入了木炭恐慌,有门路的到处找门路求购,各勋贵府上也开始囤木炭,试探出售些富裕给炭行,挣个零花钱。

太府令权当不知道物价飙升,每日老神在在,只管与户部扯皮,户部要拨钱,太府说你没我批的条子,休想拨出一个大子儿。

炭行遇见卖炭的就收,大收,特收,加价收。一边收,也会疑惑市面上怎么还有这么多木炭。

气氛已经顶到这儿了,咬牙收。

王秀这边抓紧卖,武林县的炭户太努力,每日都有大量木炭到货,统统被炭行拦截收走。

长公主府

“这帮瘪犊子,是要涨到多少算完。”许业咬牙,这帮不停手,他还得去挖煤。

“预估二十文。”顾叹捋着胡子。

荀真问道:“先生算的?神机妙算子,名不虚传。”

“转转脑子,贤弟。先生管着票号呢,算账算的。”许业实在是不想挖煤了,“先生,咱家票号他们也借了?”

顾叹点头,“商户人一时拆兑不开,抵押商铺庄子不稀奇。”

“为什么不是二十一文。”荀真不懂便问。

顾叹摇头,“超过二十文,关西炭运进来都能赚。”

短短半个月,两场雪,木炭涨到一斤十文。

木炭本不值钱,夏日里两文三斤都有。

偌大一个京城,因未经战乱,足有百万人还多,假设每人每日半斤炭,一个冬日的木炭消耗可达数个千万斤。

这么大的量,这么大的利,已经叫某些人昏了头。

为了继续收购木炭,防止木炭价格回落,山东派各个团伙凑在一处商量,现银花光了,老家真金白银暂时运不过来,就在城中借贷。

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给他们出的主意,这一下是彻底下不来台了。

城中各处钱庄都叫他们跑遍了,借贷抵押,继续收,涨价收。

冬月过后,各处封山,炭户赚足了钱,不再冒着风险偷摸入山烧炭。

炭行刚想松口气,却发现市面上还有木炭流通。

上头指令,务必全部收了。

你说太多了,没地方放?

那不能。

城外的谷仓,腾空了,放炭。

还不够,现场建。

寒冬腊月,热血沸腾。

今冬是肉眼可见的冷,刚入腊月里,出现第一个冻死的百姓,木炭涨价到十一文,洛伊令开始睡不着觉。

他上任才两个月,就赶上大神斗法,城中没有炭火,他也不能劈了衙门给百姓取暖。

想破脑袋,洛伊令都想不到,木炭这玩意儿能买不到。他是土生土长的司隶人,祖祖辈辈烧木炭。

洛伊令虽然是士人,但家中无甚财产,不勾连上官,司隶这边不带他玩儿,还准备甩锅给他。

东西市大排长队买高价炭的不少,冬日炭是刚需,不是说抵制不买,就能逼迫炭行降价的时候。

皇帝不给指令,洛伊令也不能擅自行动,对这些囤积居奇的司隶老乡,就该给他们一只封建专制大棒子尝尝。

囤积木炭的,他知道是谁,他甚至知道有些人家的私库里存了够全城百姓用一个月的木炭,可他一个三品官,能搜的了谁家呢。

“前朝太中年间,冬日木炭价格飙升,每秤二百文。”主簿顾叹捋着长髯,一秤十五斤,也即每斤将近十四文。

“郡主料事如神,提前安排秦州商行注入巨额西域黄金,日恒昌银两充足。按照长史的吩咐,所有放贷只收房产、土地、粮食为抵押。”顾叹算了一个大数出来,这一票够秦州吃十年粮的,比占山劫道快多了。

某些票号,眼馋木炭生意,接受以木炭作抵押,取死之道。

“今日炭行挂档十二文,可以收网了。”苏记转向上首,玩帕子的秦王殿下脸红着,还没回神。

陛下不可能坐视京中炭价超过前朝,将来史册之上,有碍清名。

做臣子的,不可不体察上意。

苏记咽下未竟之语,双手交叠,眉头微簇。

下意识把手上绣着缠枝花纹的帕子塞进袖子里,李桢轻咳两声,“都按述之说的办。”然后,继续愣神傻笑。

晓得殿下定是昨夜翻柳家墙头,苏记不打扰他关雎之思,转而继续安排后头的事儿。

结尾务必漂亮,如此才有双赢、三赢、四赢。

明娘子的一封稿,纯然是阳谋,令苏记只能跟着她的思路走,做事做绝。

上官驸马之仇,未敢有一日忘矣。

与河东、司隶相继结下死仇,陛下对秦州也能放心。

日后,明娘子的事,务必要多想几重。

苏记一心二用,一边想,一边说。

许业静听长史吩咐,算是知道上次干嘛非让荀真扮成太监跟过去了。

春日,殿下便要迎娶柳侧妃了,随着日子临近,殿下越发面红耳赤、辗转反侧、心神不宁。

司农寺卿翘着脚,品着茶,两撇小胡子都带着得意,马车内暖意融融,也是面红耳赤的。

大朝会上陛下几次因炭价发火,洛伊令被骂到臭头,窝囊的样子太可笑了。

少府抛出平抑炭价的木炭较往年差出一个整数,他抛的还没炭行收的快,照样落不到坊中一块炭。

取暖烧炭,炭行要多少就得给多少。

今年腊月,足够他们给陛下展示一下和平年间士绅的肌肉了。

京中炭价一旦超过十四文,陛下定然坐不住,到时老夫与炭行大商户们谈一谈,叫他们十三文出售,亏一点也就罢了。如此,木炭司才可从无能的少府划拨给他们司农寺。

司农寺卿想着美事,却根本不知道他身后那群士绅商人早就忘了办这件事的初衷,一心要把炭价推到二十文,榨干洛伊,一年赚够一辈子的钱。

真到那时,他定会被震怒的皇帝杀死,而后拼着搜刮干净国库,皇帝会把河东司隶都铲平。

山东士人被惯的太厉害了,思维还停留在前朝糜烂的日子里。

但是这不符合秦州的利益,秦州需要国库支援,而且河东司隶一旦起兵灾,北胡定会南下。

苏记本意并不是,把河东人好不容易偷出去的木炭卖给司隶人的炭行,而是拿这些木炭还给少府,得少府令一个大人情,等着少府与炭行打对攻,平抑物价即可。

如此挫败了河东人的谋算,也让司隶人占不上便宜便是。

结果,石炭冒了出来。

天意如此,苏记只好临时换了打法。

司农寺卿还在认为,陛下总不明白,与士大夫共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大人,前头堵了。”车夫熟练且平稳的停下车。

司农寺卿挑开帘子,小厮跃下车去前面打听。

穿裘衣的赶着马,车上放着桶。穿袍袄的骑着马,两侧挂着箩。穿纸衣的鼓鼓囊囊,前面抱着篓,身后背着筐。

居然都喜气洋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