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知无不言,将告知洛伊令的情况,又复述了一遍。
走完工作流程,该用午膳了。
少府令不多留,他还得去别处,这就走了,苏记照旧送出大门。
临出大门时,少府令背着人偷偷叫了一声述之老弟,让他务必出个主意。
自打冬日炭事后,少府令把苏记当秦州明日之星看待。看在同乡的份上,他也想问问大才述之的意见,得一条明路。
苏记应声宽慰大容老兄,做了一个口型,拍了拍夏侯可的臂膀,送了人出来。
少府令,姓夏侯,名可,表字大容。
夏侯可也纳闷了片刻,突然有了注意,这就回府衙去。
真是可惜了这般人才,竟入了那样的师门,否则与我家阿美不知是多般配啊。
午膳时间,夏日天热,但院中有各种布置,引了流水从亭上而下,人造瀑布降温,吹着微风,比室内舒坦,两边都在院子里摆膳。
长公主府这边是两座飞檐亭,大亭套小亭,外侧水流形成水帘水幕,内里不影响用膳吃茶。
李桢在享受这块儿,与城中纨绔别无二致,讲究舒服惬意。长公主府这座亭,也被他复制回府中,就在后花园里。
赵嬷嬷特意让荀真单独设计了一座水幕回廊,就为了给明媚降温用。她晓得明媚是个心疼人的,这边就建的回廊,空间大,能放二十人不挤,还能放下大小长桌若干。
今日午膳,明媚这边也摆在回廊里了。
两边府里水域相通,皆为一处活水引来。
用膳之前,组织小朋友们唱歌。
明媚小时候肺活量不足,被送去参加咏唱补习班,老师教过《笠翁对韵》的演唱版。
明媚从记忆里翻出来以后,正好当儿歌唱着玩儿,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还能培养对仗用韵,方便日后理解诵读诗书。
明媚教会了四绿吟唱,四绿就带着十四个孩子唱,早起、饭前、睡前,都要一起唱和。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唱到此处,刚好一盏茶时间,也就是一刻钟。
赵嬷嬷听了个热闹,觉得朗朗上口,童音童趣,十分动听。
明媚这边还是两处膳房的菜,府内膳房送一份,外院膳房也送一份。
府内膳房照旧是宫廷菜,摆盘细致,漂亮可口。
一道烤羊肉,一道蒸鹿肉,一道鲤鱼烩,一道兔肉脯。
一道拌空心菜,一道醋芹,一道茭白盘,一道苋菜汤。
主食为糯米饭与韭菜饼,另有点心两道,酥山与藕丝糖,还是熟悉的米姑姑味道。
外院膳房,是长公主府出的份例,大锅菜,大锅肉,大锅饼,滋味浓厚,绝对管饱。
四绿与十四个孩子坐在一张大长桌上,明媚与赵嬷嬷坐在上首小桌。
明媚这边留了小碟子,每样菜都拨出一点,剩下的都送去大桌上,让大伙尝尝鲜。
宫廷礼仪繁杂,用餐讲究多,其实一般宫女够不上品级,用不着学怎么吃,会伺候就行。
女官得学,用于提醒主子,别整错了,闹笑话。
赵嬷嬷最烦这套东西,索性明娘子也是个爽利人,不讲究虚礼,俩人对路。
孩子们还拘谨,都看着深绿的脸色,排队打饭,照着口令取用,不许浪费,也不许囫囵往下吞。
深绿怕她们吃不饱,还怕她们噎死,不得已定了用膳的规矩,连一口肉咀嚼多少下都定下了,是真有姑娘整块往下咽啊。
这个规矩啊,看来,最早还真就是用来保护身体的。
程小园与星回吃的多,磨合了一天三顿饭了,大伙就磨出了一个差不多的速度,能保证一块儿撂下筷子。
今日在主子眼皮子底下吃饭,就有胆子小的,比如仙回,个子第二大,胆子第一小,她吃了一半打嗝,吓得深绿与浅绿一起上前,还以为又噎住了。
结果仙回是胆小,记着吃饭,就忘记喘气,倒腾不上来气才开始打嗝,抚一抚后背就没事了。
明媚也松了口气,与赵嬷嬷对视一眼,都笑了。
这样的丫头也就落在这院里了,能容她适应。浅绿叹口气,要是放在别处,见了主子就不会喘气,一准儿送回原地儿,那可就没活路了。
吃了饭,都忙活起来收拾桌子,人多确实麻利,片刻就都收拾好了。
赵嬷嬷说了会话,便回去午睡。
长公主府一墙之隔,三个人食不甘味。
原来,明娘子不是没有文采,是不屑于与俗人言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