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功那边衣服首饰不少做,姚嬷嬷要求严,学徒练手的物件,也比一般商户做的漂亮,花样多用料扎实,拿出去卖,很有竞争力。
米姑姑尚膳这头,也有不少方子,做的土法罐头、咸菜、腌菜、熏肉、腊肉等,若是开店,不行。因为,这些东西离不开盐糖。
他家吃盐,有少府供应,不觉得贵。
可真拿出去卖,以当前的盐价卖,买得起的人家都能自己做。若不依着盐价,卖个菜钱肉钱人工钱,恐怕比买同等重量的精盐还便宜。能干是能干,但是拿着少府供应与少府抢生意,这就不合适了。
糖也是这个意思,贵的离谱。
秦州不产糖,几个产盐地都在边境战区,产量不稳定。
秦王目前与河东关系大坏,不能与那边合作。
卖罐头,不如卖糖。明媚会做红糖。
糖需要甘蔗,这事儿得落在江南。
卖咸菜,不如卖盐。明媚会晒盐。
盐需要大海盐湖,这事儿也得落在江南或蜀中。
够不着江南,退一步,蜀中也联系不上。
这买卖不能做啊,除非让秦州产糖,或者把边境盐湖彻底夺过来。
明媚暗叹最近松懈,居然没想到开源上,还得苏长史提醒。
赚钱,赚钱,我的本职工作是这个。
明媚设想,觉得应该可行,便与和尚宫尚仪。
第一家铺子卖蜡烛。
蜡烛需要新颖,这好办,模具也罢、香气也罢、包装也好,都能复刻香坊的套路,方子都是现成的。
市面上的蜡烛多为圆柱形,顶天了加上雕花。
是时候来点花样蜡烛了,这些技艺不是没有,但大多为世家勋贵的传家之法,多做炫耀使用,显然不会拿出来卖。便是衰败了,这些方子都会被第一时间搜刮,难以流传出来。
新贵们看着眼馋,也只能看着。谁让泥腿子们没有积累,三代才会穿衣吃饭。
第二家铺子卖丝绸。
不能与长公主府的铺子撞类型,需要另辟蹊径。
第三家铺子卖糖不行,卖盐的话,还有点希望。
这件事关乎秦州,明媚便不与和尚宫多说,假说没有思绪,只叫她回去也想一想第三件铺子有何用,自己去内室静思。
想到就得做,明媚先把晒盐法写下来。多亏了长史提醒,否则她都把这条生财之路忘了。这法子,早就在梦中得了,记下后就尘封了。
未曾彻底占据盐湖的一大原因就是,这几处可以轻易捞取的盐,都被前朝、前前朝打捞干净了。
再要取盐,得煮。对于什么都缺的秦州而言,自己吃还行,卖盐不合算。这些盐湖就不算太重要,留着引诱北胡方便打击。
有了晒盐法,就不一样了。开盐田可以为秦州带来高额的收入,成本极为低廉,利润可观的爆炸。
受制于东方的尴尬,又可少一处。
相信郡主知道后,一定会把所有盐湖都夺回来的。
这样,第三家铺子就可以卖秦州盐了。
写了一中午,赵嬷嬷来催,明媚才去用膳。
“怎的这般废寝忘食的,可莫要熬坏身体。”赵嬷嬷拉着明娘子的手,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时还不觉,老了都要找上身的。”
将一封折子递给赵嬷嬷,明媚松了一口气。
接过这物事,赵嬷嬷一口气提了起来。
她老人家极快的消失在明媚眼前,顾不上陪明娘子用午膳。
明媚连连呼喊,没叫回来,只好自己坐下吃饭。
虽说给郡主的信着急,但也不必急的不吃饭吧。
做买卖,也急不来。
先做一番市场调查,好过没头没脑的就上马项目。
下午睡醒,明媚准备派人去看看铺子都在什么位置,情况如何。
既然是六房的产业,便不能离开和尚宫。
“彩练有何想法,尽管说来。”明媚又请了尚宫过来,鼓励她说说想法。
和尚宫沉思片刻,不自觉的拢了拢头发,神色颇有些复杂,“娘娘有所不知,尚服萧氏出身商贾之家,若是经营商事,她更合适。”
明媚闻言,没想到和尚宫会推旁人来,没听说她俩有什么关系,这便使人去请了萧尚服。
和尚宫退到一边,暗暗叫苦,她真不会做买卖,回去想了半天,也不敢找人商量,大脑空空如也,只能推举能人来做了,希望明妃娘娘不会误以为她是懒惰。
“关山竟是出身商户吗?”这事儿点绿都没打听到呢,只知道萧关山是全家投入少府的,她父母去的早,一个人走到这个地步,十分不易。
萧尚服低垂着眉目,恭敬应是,言道家中原是布商,经营不善进而破产,这才全家投入少府。
明媚不好戳人家痛处,不多问她的家事,只是看向碎绿。
碎绿点点头,向前一步,“敢问萧尚服可知算筹如何用。”
对着碎绿,萧尚服自在许多,人仿佛都挺拔自信了一些。“自然会。”
碎绿出了几道会计常用的题目,萧尚服很快便解了出来。
见娘子点头,碎绿退回原本的位置,波澜不惊。
萧尚服已微微见汗,她本来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十分自豪,一番快问快答,险些失手,惊诧于明妃娘娘身边竟有此等通晓算学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