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学期快要尾声,陆霁和林亦尧这对死党在大学里过得既狼狈又温暖。他们偶尔晕头转向因生病缺席了几堂课,但偏偏作业成绩却亮闪闪地出现在成绩单上,虽然数字平平,却也顺利保住了期末考的资格。两人总是在考试前后互相打气:“兄弟,咱们是学渣界的神话,考不好咱俩也并肩担当!”于是,在无数个图书馆熬夜、校道上打盹的夜晚,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勉强凑出点大学模样。
转眼间,1月的寒风呼啸而来,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那晚,图书馆里只听见键盘急促敲击和偶尔打哈欠的声音。林亦尧不时瞄一眼手机,发微信调侃:“陆霁,你是打算把图书馆当成二锅头仓库吗?这复习劲儿,堪比八百里加急!”陆霁苦笑着回:“哥们儿,你看看我这专注力,能把‘犯困’写进笔记本里!”他们在笑声中渐渐将那份紧张与疲惫揉捏成一种独特的仪式感,仿佛每个夜晚都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胜利曙光。
期末考试一过,第二天便有个特殊的行程——医院复查。医院走廊里那淡蓝的灯光仿佛也在默默祈祷陆霁能早日恢复。医生眉头紧锁地对着他们说:“陆霁,恢复得不错,但近期外头流感形势严峻,你可得加把劲儿保护好免疫系统。”医生那认真中带点“老生常谈”的语气,立刻让站在一旁正拿着手机刷微博的林亦尧愣住了:
“医生,最近真是这么惨吗?”林亦尧压低声音问,脸上满是狐疑。
“没错,尤其是武汉那边,情况……”医生边说边朝窗外指去,语气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走出医院后,手机屏幕依然亮着刚刚刷到的新闻:“武汉疫情蔓延中……封城消息!!”林亦尧一手捏着手机,一手拍了拍陆霁肩膀,半开玩笑道:“霁霁,这下可不是‘复习备考’可以比的紧张,你瞅瞅疫情都开始搞‘封城模式’了。”
陆霁收起书本,脸上也爬满了不安的愁云:“这……这事儿比考试还要让人抓狂啊!”
两人回到住处,微信聊天记录早已炸裂:
【林亦尧】:听说了吗?武汉封城了……
【陆霁】:兄弟,感觉这疫情比期末大题还难解啊!
【林亦尧】:只能两手抓,一边复习,一边防疫!
【陆霁】:好歹还可以改个主意——这寒假咱们就不出北京了,回四合院老宅避避风头!
“回老宅?”陆霁叹了口气,眼神坚定:“对,毕竟四合院那老房子虽然破旧,可至少给我一种‘世外桃源’的安全感,远离那外头拥挤的人群和病毒‘骚扰’。”
电话里,陆霁的爷爷也插话了,带着一贯严肃而又关切的口吻:“霁儿啊,这次疫情非同小可,家里早就备下防疫物资,我也让人盯紧你们了。别小瞧这防疫措施,任何小毛病都可能变成大乱子!”
陆霁笑着摇头:“爷爷放心,我们保证稳稳当当,就算隔了十万里也不会让你后院着火。”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低调而忙碌地收拾行装,打包的动作伴随着偶尔的嬉笑和微信上那简短幽默的段子。例如,林亦尧给陆霁发的微信:“捎带买点‘战疫必备’的小零食,咱们这回不是冲考场,而是冲疫情!”陆霁回道:“小零食加紧急药包,我觉得我都快成‘疫’中英雄了!”
在一个寒冷刺骨的清晨,他们拖着几只行李箱,离开现代化的柏悦居,踏上去往东城区四合院的路。车窗外飞舞的雪花模糊了视线,却为他们营造出一幅既神秘又温情的画面。
四合院门前,那厚重的石狮、雕花的木门和吱吱作响的老式地板,无不在告诉他们:“欢迎回来,孩子们,旧地重游仍旧温暖。”两个好兄弟把行李整齐地铺在客厅,一边怀念一边打趣:“这地板吱呀响,仿佛在提醒我们,老房子也在‘诉苦’呢!”
警卫人员冒着严寒紧锣密鼓地搬运防疫物资,箱子堆得跟小山一样,高耸入云。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卫端着通知板走了过来,声音打趣:“小陆,外出时记得戴口罩,还得有我们随行,万一你跑成‘疫’中锦鲤可就麻烦了!”
陆霁摆摆手,正色中带着些调侃:“那我就像个‘跟屁虫’,你们负责保护,我负责……不惹事!”警卫员们一阵会心笑,眼神中满是既担心又无奈的情感:“你这叫‘我出事,你背锅’啊!”
屋内,林亦尧靠近陆霁低声道:“霁霁,他们真是把你当成宝儿呢。”
陆霁叹了口气:“担心我就好,但有时候,我倒希望能多点‘不懂事’,这样才省得这么紧张。”两人相视而笑,默契在彼此眼中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