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尧眼睛一红,笑得半晌才回过神来:“好啦,不要再夸了,不然我就要害羞得直接变成番茄了!”
夜深人静时,窗外依旧寒风凛冽,而屋里那盏温黄的小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他们相互依偎着,聊着未来可能重返校园时的种种美好憧憬:“霁霁,等这场风暴过后,咱们一定要去校园好好走一圈,看看那被我们遗忘的曾经和迎来的未来。”
陆霁眼中闪过坚定光芒:“无论未来多么不可预测,有你在,我就觉得前路总会有光。”
林亦尧也紧紧握住陆霁的手,回应着:“这段日子虽苦,但因为有你的陪伴,再难也能变得温暖而充满希望。”
从街头的防疫采购、电视里不断刷新的新闻,到线上课堂的静谧与喧哗,从前院挥汗如雨的格斗训练到厨房里的嬉笑调侃,陆霁和林亦尧用自己的方式抗衡着疫情带来的沉重。他们在彼此的呵护中,找到了那份不可替代的温暖,也在不断的对话与互动中,相互激励着,一步步迈过这段不平凡的冬天。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疫情固然无情,但人心有情;风雪固然凛冽,但笑语永存。陆霁和林亦尧,相互搀扶,携手共进,用他们特有的幽默与坚定,为彼此撑起了一个不让外界寒意侵袭的温暖天地。
2020年3月初,经过漫长而焦灼的抗疫日子,全国疫情增速终于像吃饱了饭的小猫一样,慢慢撒起娇来。病毒依然挂在身上,但社会各界的小宇宙都被点燃,局势开始有了转机。各地城市虽然一边温柔地重启日常生活,一边依然警惕得像在拍恐怖片,却也让人看到了点希望。学校的网课依旧火热,而陆霁和林亦尧这对“宅家双雄”,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数字学习生活”。虽然生活节奏略显单调,宛如无聊连续剧的每日更新,但两人凭着对未来的坚定信仰,仍然笑面迎敌。
每天早晨,他们的“开场白”都从体温测量开始,“叮——”一声电子响,仿佛在向整日紧张的生活报平安。陆霁一边拿着测温枪,一边自言自语:“嗯,体温正常,今天可以允许偷个懒。”林亦尧在旁打趣:“懒得起床还敢说正常吗?我连温度都要和微信聊天记录比,比比谁的数据靠谱。”说着,两人相视一笑,仿佛隔着那无形的数值障碍,依旧能读懂彼此的幽默密码。
正当这“宅家学习”的剧集进行时,疫情数据的好转也给了两人一些“偷闲”的理由。某个寻常又特别的清晨,林亦尧推开陆霁房门,故作神秘地笑着,“霁霁,今儿个咱们出去遛个弯如何?公园里说不定还能捡到春天的彩蛋!”陆霁放下手里的课本,半眯着眼:“行行行,就让疫情给我们留个后门,跑到外面溜达溜达,换换心情。这年头,就连空气也得戴口罩!”
两人简单整理了一下,熟练地戴上口罩、拿上水瓶,就像两位训练有素的间谍,踏出门去。北京初春的清晨,阳光像极了偷偷摸摸的暖男,透过云层散下几缕温柔,但冰冷的空气还是不忘提醒:“别以为我已经软化,冷意还是在!”在公园那条宁静的小径上,他们并肩而行,偶遇散步的老人们轻声闲聊,偶尔还听到“唰——”的自行车铃声,为这寂静添了几分生活趣味。林亦尧指着那些刚冒出嫩芽的树枝叹气:“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真实的春天了,我甚至怀疑春天是不是也在隔离,怕热闹。”陆霁则慢慢点头,语气中带着淡淡的惆怅:“是啊,春天虽然安静,但也让人醒悟:健康和平静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走着走着,林亦尧时不时拿出手机,对着最新疫情数据发起微信调侃:“霁霁,你快看看,今天确诊病例零零散散,感觉疫情都要罢工了!”他故意调出一段搞笑的微信聊天界面,显示出他与朋友圈里某位“专家”的对话:
【林亦尧】:疫情好转了!
【专家大大】:你确定?这数据还能骗得过我这双火眼金睛?
【林亦尧】:当然,放心,我们随时准备去公园找春天!
两人的微信消息仿佛成了调侃生活的解药,让原本紧张的空气中添了几分轻松笑料。陆霁凑过去瞥了屏幕一眼,笑着摇头:“数据固然给力,但咱们防护还是不能马虎。体温测、核酸测,每天必须上线,就像打游戏必须签到一样。”
一路闲聊,公园角落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一张长椅、几个松软的落叶、偶尔窜过的狗狗和远处几声鸟鸣构成了绝佳的拍档。林亦尧望着这复苏的景象,笑出声来:“霁霁,我几乎能听见春天的脚步——它走路都轻盈得像个被隔离的孩子,不敢吵醒别人。”陆霁也衷心附和:“确实,走在这样的路上,哪怕世界充满隔阂,也能让人心生暖意。”
回到家中,夜幕低垂时分,灯光柔得仿佛豆花。他们的客厅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音乐气息。陆霁突然在书房翻找音乐的时候,心血来潮找出一首梁铭琛的《隔离区》,然后调侃道:“亦尧,你听说过这首歌吗?隔离区里唱的,绝对对我们的生活感同身受。”林亦尧一脸疑惑地抬眼,“隔离区?听起来是不是挺凄美,我怎么觉得正适合咱们这种‘宅家闷’的节奏?”
陆霁将手机连接到蓝牙音响,一阵柔和低沉的旋律随即荡漾开来。他们一边听着歌,一边开起了微信语音聊天,林亦尧模仿着歌中情调,戏谑地说:“听着听着,感觉身边就多了个看不见的‘隔离墙’哦。”
陆霁轻轻摇头,温柔道:“虽然隔离了现实,心却没有,所以就算有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的对话和歌声融为一体,带着几分寂寞、几分希望,仿佛在告白:尽管前路崎岖,只要彼此相伴,就足矣。
时间在歌声中流转,直到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生活渐渐拉开了正常的序幕。线上课程依旧每日上演,但空闲的时光让两人有了更多的公益小心思。他们决定为街坊邻居送去一份实实在在的温情。某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斑驳洒落,陆霁正在翻找笔记本,突然听到窗外传来林亦尧那熟悉的声音,“霁霁,今天去给街坊们采购点东西如何?别光盯着网课,咱也得动动手脚。”
陆霁放下笔记本,微微点头,笑着说道:“对啊,帮张大妈买菜、送水果回去,总得让生活多点温度。”话音未落,微信又嘀咕起消息——这次竟是一条爆笑群聊记录。群里一个性格夸张的邻居发来:“最新消息:大妈家蔬菜短缺,特供陆霁和亦尧同学紧急支援!”顿时,整个微信群笑翻。两人相视一笑,仿佛自带BGM般地开启了买菜模式。
走在菜市场上,摊位虽不再熙熙攘攘,但各家商贩依旧认真忙碌。林亦尧走到摊位前,认真挑选新鲜菠菜时不忘调侃:“霁霁,看这些菠菜个个嫩得像刚从隔离区放出来的小宝宝!”陆霁也附和道:“对,我们再买点水果,老人家对苹果比对咱们更有信心。”他们边选边聊,每拿起一样食材,都像是在组织一次小型的快乐行动。
采购结束后,两人提着满满当当的购物袋,一户户敲门分发。敲门时,隔壁王阿姨那边透出阵阵笑声:“哎呦,这两位小伙子不光菜买得新鲜,笑容也是最新鲜的!”他们在微信上还交换着各种搞笑表情包,仿佛在说:“疫情期间,温暖就藏在这些微笑中。”
忙了一上午,回到家中,陆霁和林亦尧并肩坐在楼道里,望着满载收获的购物袋,双方眼里皆闪着成就感和温情。林亦尧轻声说道:“霁霁,你说等这疫情过去,我们是不是能举办个‘大团圆派对’?到时候再也不用戴口罩,上街跳个广场舞,都算小意思。”陆霁笑得眼角微微弯:“哈哈,说得好!不过,到那时,最希望的还是大家都别再需要英勇‘英雄’,毕竟英雄回家也最温暖。”
然而,就在这平静温馨的日子里,陆霁的内心却始终存着一个无法平复的涟漪。那位曾在他最困难时刻细心呵护的主治医生,最近似乎在朋友圈中沉默许久。陆霁忍不住点开了那条微信,屏幕上竟只剩下昏黄的时光倒流。心情忽地沉重,他飞速在微信群里问:“有谁知道主治大夫近况如何?怎么朋友圈像被空调冻住了?”
马上,一个穿着白大褂自诩为“资深抗疫专家”的同事回复:“老兄,我主治医生最近被评为抗疫英雄!那英勇的战斗记录在武汉可是传为美谈啊!”
陆霁愣住了,心中五味杂陈,原来那位默默无闻的医生竟也在无私付出,甚至为了抗疫前线付出了生命。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一般痛楚又骄傲。随后,他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带点黑色幽默的消息:“我的主治大夫,现在是抗疫英雄,但家里再也没有他那温暖的笑话了。”
时间匆匆来到2020年4月4日,全国悼念仪式正在有条不紊地举行。陆霁的家中,一切显得既庄重又朴素。林亦尧见陆霁神情凝重,轻轻走进客厅,“霁霁,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不如咱们出门去走走,哪怕只是在街角向国旗鞠躬,也算是对英雄们的致敬。”
陆霁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对,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用生命守护了我们的明天。”
两人换上一身整洁正装——陆霁穿上黑色西装,林亦尧则以一身黑白搭配亮相。他们走出门,在警卫人员和庄严的气氛陪衬下,来到怀仁堂旁边的街巷。此刻,两人默默对着国旗方向,幽默中不失肃穆,伴随着微信中不时跳出的调侃弹窗:“别忘了,我们不需要英雄,只需要英雄的家人!”他们三鞠躬,低头默哀,让内心的敬意在寂静中蔓延开来。
林亦尧低声说道:“霁霁,疫情改变了很多,牺牲不会白费,这个世界,终将铭记他们。”
陆霁眼含泪光,回以坚定:“是的,但我真希望有朝一日,咱们这个国家连英雄都不需要了,因为家人永远都是最温暖的依靠。”
在这一刻,整个时光仿佛凝固,所有的对话、笑语与默哀都在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抗疫画卷:有时是调侃的微信表情,有时是沉重的鞠躬致敬,都让人感受到,在这个特殊时期,温暖与希望始终未曾缺席。无论未来多么不可预料,只要两人彼此相依,他们相信,黑暗过后,必有光明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