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我在大邶当皇女(女尊)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共是五十五万八千七百二十两银。”

张文将所有送来的银子清点完毕,听完沈冉讲述这些银子的来由后,她不禁有些担心。

“殿下,这样真的没问题吗?若是这些大人发现今年升迁名单没有她们,定会回来找我们的。”

陶文君却满不在乎:“怕什么,反正钱都已经收了,难道她们还敢动五殿下吗?”

沈冉也毫不在意:“别担心,我早就想好应对方法了。”

陶文君无视李芷若递来的眼刀,扯开话题:“既然钱已经解决,我们来给文社定个名字吧。”

张红沉吟片刻:“文兴社怎么样?”

“太直白了。”李芷若摇摇头。

“雅集社呢?”林清提议道。

陶文君不赞同:“雅集?感觉像练书法的地方。”

几人就着这个问题争论起来,吵得不可开交,张文看着这几个不受控的少年人,无奈地向沈冉摇摇头。

“殿下见谅,她们年纪小还有些孩子心性。”

沈冉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感慨道:“年轻气盛,这不是很好吗?”

“若是她们没有这样一股劲,我还要怀疑她们能不能把这文社做起来。”

张文闻言一愣:“殿下的意思是,要把文社的事务交给她们?”

“这是自然。”沈冉道,

“盯着我的人太多,若是让我来主理文社事务,怕是会吸引进来很多不怀好意的人。”

“我的初衷是创办一个真正清净的地方,能让天下文人学女们在此安心学习,交流学术,复兴文道。”

“而我的作用,就是替她们保驾护航,肃清障碍,给她们争取一个和武人同样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张文闻言讶异,她原本以为五殿下成立这个文社,单纯是将文人群体作为一个同二殿下甚至何家博弈的筹码。

她又不是天真小儿,这么多年什么人心险恶没见过?所谓的复兴文道,她一开始只觉得是五殿下为了争取她们设下的幌子。

她也是病急乱投医才会答应五殿下,答应的时候早已做好连同整个书院都沦为政治博弈牺牲品的准备,可如今沈冉出面替她们解决了资金问题,还把文社主理权交到陶文君四人手中。

若只是想把她们当作筹码,又何必做到这个份上?

也许,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五殿下是真的想要给文人指引一条出路。

张文看着沈冉,心里有些愧疚,眼神中的光越来越亮。沈冉背着光站起身,她的身影在张文心中愈发光辉伟岸,衬得其他人是那么的渺小,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追随。

沈冉抬手手掌下压出面调停四人,扬声道:“好了诸位,不要争了。”

“我倒是有一个好名字,你们要听听看吗?”

四人顿时安静下来,看向沈冉。

沈冉负手而立:“我想了很久,你们觉得‘云枢社’怎么样?”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1。‘云’可借喻灵感飘渺,‘枢’取自《庄子》中‘道枢’。”

陶文君展开扇子:“神与物游,是个好名字。”

李芷若点头附和:“《庄子》曰,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确实好。”

林清张红对视一眼,实在是不想再争论下去:“那就定这个名字吧!”

张文双手递上一支笔:“既然名字已经定好,请五殿下赏脸,为牌匾赐字。”

四人面面相觑,沈冉在京城中素有草包的名声,如今她们虽对沈冉有所改观,可牌匾是文社的脸面,若是这字丑的不堪入目该如何是好?五殿下赐了字她们再改用别的,五殿下会对她们有微词吗?

见沈冉半天没有动作,林清悄悄推了张红一把,张红接收到信号站出来。

“母……”

“好!那我今日就写这个字。”

沈冉从容地接过笔,走到桌前。

四人紧张地屏住呼吸,李芷若看向陶文君,眼神示意。

你不是鬼点子多吗?快想想办法。

陶文君默默用扇子挡住李芷若投来的视线。

开什么玩笑,都这样了她能有什么办法。

毛笔吸满墨汁,沈冉提腕运气,在宣纸上落下笔墨,一气呵成,将毛笔放下。

四人不敢去看沈冉会写成什么样子,默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张文将宣纸拿起来端详片刻,惊叹道:“殿下这字独成一派,刚劲又不失美感,实在是前所未见。”

陶文君、李芷若、张红、林清:?!

师长/母亲你变了,你居然也为五斗米折腰了!

四人这么想着,叹口气凑上前去看看。

原本想着再丑的她们也要昧着良心夸一夸,但那笔走龙蛇的字迹引入眼帘,四人不约而同地因震惊而张开嘴。

“这不是……”李芷若瞪大了眼睛,还没说完就被打断。

“春红楼的那首诗,是殿下的手笔?”

张红激动问道。

沈冉也没有藏着掖着,背着手点点头。

张红一下扑进沈冉怀中,眼里慢慢是对偶像的崇拜:“殿下,你太厉害了!”

张文怕她此举冒犯到沈冉,连忙低声呵斥:“张红!”

沈冉微微一笑表示不碍事,揉了揉张红的脑袋:“我们解元娘子也很厉害的。”

陶文君拿起那张宣纸,神情激动:“太好了,我们云枢社定会名扬天下的。”

几人兴奋地拉着沈冉开始探讨云枢社将来的发展,林清神情有些落寞,却在其他人的兴高采烈中被忽视。

天色渐暗,文社发展也不是一日两日可以促成的,虽然还有许多章程未定,但最关键的社名和牌匾已经定好,几人决定剩下的明日再议。

林清从山上下来后,往家的方向走。

她并不是京城人,虽家贫但自幼好学,当初远赴京城求学家中只给了三两银子,一路走一路替人抄书赚钱才支撑她走到京城。

张文怜她如此情况还有这等向学之心,便没有收她的束脩。

虽然梧山偏僻,但附近房租也不是林清能负担起的。

她住在更偏僻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走到梧山都需要一个时辰,更别说入城了。

京城的繁华与这个小村落的破败形成巨大反差,村里年轻有力的女子都会去京城谋生,导致只剩一些老人孩子,到晚上显得静悄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