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把这样的答案说出口何其艰难,况且是对林安澜说呢?
林大郎见长辈们目露难色,对林安澜说:“大概是因为在农家,壮劳力很重要,男子力气比女子大,所以更加看重男子些…嗯…”
林大郎也闭嘴了。
男子力气大是事实,可读书却不需要力气,他没办法圆下去,随即也明白了长辈们为何沉默。
做男人的并非不知道女子的处境艰难,但作为既得利益者,很难感同身受,也没多少人想去改变。
若是林安澜今日不将这些问题摆在明面上,他们定然装聋作哑,一辈子也不会去思考这样是否不对,或者意识到这点,也不会想着去改变。
厅堂沉默许久,林易长长的叹息声响起。
他不回答林安澜的问题,而是回归最初,说道:“我们能做的只有允许并鼓励村人送女孩上学,总不能逼他们。读书的花费总是要他们自己承担的!”
林安澜正要说什么,吴月皎先开口了。
“不,我们能做的更多!既然他们觉得读书费钱,那女孩读书的钱就我来出!从我的嫁妆里出!”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娘子…”林智欲言又止。
周佩宁猛一拍桌子,吓了众人一跳。
“大嫂,我也出一份力。咱们对半出!”周佩宁被自家大嫂话语中的坚定所感染,立马给出支持。
周佩宁性格爽朗,但也少有这般举止,直接拍桌子什么的,看起来确实激动。
吴月皎得到声援,更加有底气,两人相视一笑。
林安澜没想到她娘和大伯母这么有气魄。她都想好了,今日让她爹和大伯父同意女孩入学堂就算达到目的,之后她再想办法让族长爷爷送桃丫去学堂,便是一个好的开端。结果却比她预想的还要好,女孩读书不花钱,能入学的就会更多。
林安澜决定,待会儿回房间就去书斋里找些资料送给娘和大伯母。
至于什么资料,自然是适合她们做的能赚钱的法子啊!
她们愿意出钱,却不能一直贴补,钱生钱才是最好的路。
拿到法子赚了钱,才能给林家湾女孩读书提供更加坚固长久的支持。
“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只有少数人会送女孩去读书。”林易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泼冷水,但他还是要先说明,不然吴月皎和周佩宁下了大力气去做,效果却不佳,难免失落伤心。
林易无视三个女性对他投来的不满目光,冷静分析道:“女孩子在家里要做的事可不少,照顾弟弟妹妹,扫地洗衣,上山打草捡柴,大些的还要做饭。她们若去上学,这些杂事就要家中大人来做,那田里的活计又要谁来做呢?”
吴月皎和周佩宁虽然对林易在她们兴头上泼冷水的行为不满,但不得不说,他说的是事实。
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坚定。
吴月皎说道:“总要有个开始,能有几个女孩来就收几个。等大家看到女子读书的好处,想法自然会松动。”
“那要是一个也收不到呢?”林智问。
吴月皎瞪他,怎么就偏偏说出最坏的结果?
“不会一个也收不到的!”林安澜站出来说道:“我要去学堂里读书!”
“你不想爹教你了吗?”林易故作伤心状,心里却在思考可行性。
开春后,先是农忙,再是瓷窑开建,他定会忙碌起来,就像前一阵子去看瓷窑选址,他便是让女儿自己复习前面所学。本来教女儿这件事是打算交给大哥的,现在看来,去学堂也不错。
女儿目前只是识字和背书,普通的教书先生也足够了,本来村学也就是教这些。之后写字策论之类的,再由他或者大哥来。
而且,他家女儿去了学堂,也能给村里人做个表率,让他们对女孩入学堂不会那么抵触。
林易越想越觉得好,便先这么决定下来。
“爹教的当然好,但是爹学问太深了,只教我识字背书,太大材小用了。”林安澜说道。
嘿嘿,先把老爹哄好,让他同意自己去学堂读书再说。
林易果然很受用,面露笑意。
吴月皎一拍手,说道:“澜娘读书的花费也由我们来,澜娘便是我和弟妹第一个送进学堂的女孩。”
林智想说,不管林安澜入不入学堂,她都是要读书的,完全可以用林家的钱,但看自家娘子这么高兴,还是将话咽了下去。
罢了,澜娘的书本有她哥哥们抄写,其他的也花不了多少钱,不管对林家还是她娘子都算小钱。
娘子难得有一件坚持想做的事,随她高兴吧!
林家这边大致说定,只等明年建学堂时再说具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