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画面太美,她不敢看啊!
林安澜来到她将来要住的院子,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拿起锄头挖了两个坑,将不知名草和红薯秧种上,又让莲心去给她找水过来。
看莲心走出去,她赶紧又挖了几个坑,将玉米种子和长了芽点的土豆块种下。
院子里除了这里不见半分绿色,林安澜盘算着明天去挖更多野植回来种上。
一院子的植物,偶然有几种是能吃的粮食,总比就四种植物,三种都能吃要强吧!
她上次在村子另一处山脚看到了还未开花的野蔷薇,准备挖回来几株种在院墙边。
其实书斋花园里也有许多可以挖出来的,但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慢慢来吧。
莲心拎了一桶水回来,还拿了一个瓢来舀水。
刚下过雨,土地是湿润的,不需要浇太多水。林安澜随意舀了点,看似随意的一泼,其实刚种上的都有浇到。
做完这些,林安澜放下瓢拍拍手,潇洒离开去吃午饭。
次日林安澜带回来几株野蔷薇和正开着花的迎春以及其它几种不知名的草种在院子里,周佩宁见了松一口气,虽然还是有野草,但总比她想的要强多了。
一场春雨一场暖。
连续晴了两天,温度也一日日升高,偶尔刮风也只是微风,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林家终于开始了林安澜所期盼的晒书活动。
太阳出来,到了合适的温度,林易开始指挥人搬书出来。
林安澜留下一句“大伯和大伯母那边人少,我去帮忙”就跑去了东院。
林易无奈摇头,单论林家主人的数量,东院确实比西院少两个,但是他们有下人帮忙啊!还有,林安澜这么个小不点,又能帮多大忙。
左右也不指望林安澜出力,林易也不管她,自己也上手搬书。
林安澜来到东院,直接往吴月皎的书房方向跑。这里也正在往外搬书。
林安澜来到正在将书一本本摊开的吴月皎身边,帮忙摊书。
看看搬出来的书数量,还有一半在里面,林安澜低头翻书,眼角余光注意着陆续从屋里搬出来的书。
那本册子被她放在了角落里,还是书架最底下,应该是最后出来的。
所有的书搬出来,林安澜挪到册子所在的一堆旧书前,瞅准时机佯装惊讶:“咦?大伯母,这些书怎么这么旧啊!”
吴月皎刚好摊完一摞书,闻言来到她身边,动手摊起这边的书,说道:“这些书时间长了,书页难免泛黄,但只要书页不破损,不被虫蠹就好,看的时候小心些就是了。”
林安澜乖巧点头,去一边摊另一摞,将含有册子的那摞留给吴月皎翻。
没一会儿,吴月皎惊呼一声,说道:“哎呀,这本书怎么这么破旧了?”
林安澜赶紧过去看,果然是那本册子。
吴月皎蹙眉翻开册子,见有几页还有撕开的口子,更觉心疼。又见书页中夹着的泥土,小心翼翼地用手拂走。
吴月皎喜洁,却能毫不犹豫得去弄书上的泥土,丝毫不见嫌恶,可见的确是爱书之人。
吴月皎一页页翻着书检查,一开始注意力都在书本的破损程度上,并没有注意这是本什么书,突然翻到带有插图的一页,上面画着的衣物色彩鲜艳,纹样复杂华丽,若是件真的衣服,恐怕京城那些贵女们会一掷千金来买。
注意到插图,吴月皎顿时一怔,这才想起去看书的内容。
合上书,发现竟然没有书封,再细看第一页,内容是大致介绍了一种名为“缎”的丝织品。
缎?吴月皎看着这个字,初识此字,解释为‘履跟帖也’,也就是指缝贴于鞋跟的革片、丝绦之类的。
但看这页所写的缎,似乎是一种新的丝织品种类。
吴月皎再往后翻。后面都是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来记录缎的织造方法。
她怎么会有这样的一本书?吴月皎不禁疑惑,而且这么多年了她对这书毫无印象。但是看看满院子的书,她又不太确定自己全都看过。
吴月皎没了晒书的心情,拿着书回了房间仔细研读。
林安澜见大伯母拿了书回房,放下心来。她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等结果了。
其实这本书是林安澜要给周佩宁和吴月皎两个人的,但她也不保证大伯母拿到书会不会找她娘一起来做。
原本是想放到周佩宁的书箱里等她发现的,结果她娘的书太少了,很容易露馅,无奈之下才给了吴月皎。
林安澜已经想好了,如果她大伯母没有找她娘来合伙,而是自己做了这个生意,林安澜就再找其他的生财法子给周佩宁。
目的已经达到的林安澜没有立马离开,而是帮着把书都摊开才回去。
今天还没去她的小院里看种下的植物呢,那三种作物很重要,可不能不小心养死了,她得每天都看一回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