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柴明的夸赞,林三郎不是不得意骄傲,这种自己做出的东西对别人有用的感觉让他很满足。
得意了一会儿,林三郎很快恢复心态,沉下心来继续拿着工具练习木工。
林易将他的表现看在眼里,对林智说道:“三郎这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心性上佳,大哥尽可以对他放心了。”
林智也很满意林三郎的表现,口中却谦虚道:“还需磨炼。”
林安澜这时跑过来问林易:“爹,我们要在这里待到瓷器出窑吗?”
林易说道:“我要多待一段时间,你们随时走都可以。”
林智道:“好不容易来一趟,总要看看瓷器出窑的场面,何况,这里面还有我亲手绘制的,我还想带走几件。”
“柴大叔说,瓷器入窑后要不停地烧上两天才能好。爹,这两天没事,我们去你说的废弃寺庙看看吧!”林安澜说道。
瓷山这没什么好玩的,就算她不贪玩,也实在是没什么事可做了。现在回家她也不是很愿意,她也想看看瓷器出窑的场面。
林易早就把偶然间发现的废弃寺庙的事给忘了,林安澜若不说,他都想不起来。
当时托白县令查这座寺庙的事,却没有结果,他也派人在林家湾以及附近村落问过,都没人知道这里曾经有座寺庙,久而久之也就将它抛诸脑后了。
林安澜这么一提,林易又想起那里的景色不错,夏日去或许会和上次不同,也起了心思。
柴明再做一批瓷坯也需要时间,短时间也用不上他,干脆就当去游玩了。
晚饭时和大家说起,都对这废弃寺庙起了兴趣,于是他们在第二天早上看过瓷器入窑之后便往寺庙的方向走。
林易只派人修了瓷山到林家湾的路,到寺庙的路还是原来那般杂草丛生,经过半年时间茂密的树木又遮住了原来开辟出来的路。
直到青石板路那里才好走些。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来的人又多,先派人在前头开路,速度快了不少,加上他们出发也早,到达寺庙山门时才巳时中。
几人从山门处往上看,都惊讶不已。
寺庙虽已破败,但依旧能看出原来的宏大规模。
众人在山门处休息了一会儿,便开始往上爬,走过寺庙各处最后到山顶的佛塔处。
寺庙内部依稀还能看出原本的道路,他们就避开倒塌的墙体木石等沿着路走,边走边看。
行至主殿处,和上次来没什么变化,透过门可看到里面暗淡的佛像,林易依旧没让人进去,只带着大家在外面双手合十拜了一拜以示尊敬。
之后走过经堂,僧院,慢慢往上走,还没到山顶大家就有些气喘吁吁,吴月皎更是中途歇了几次了,让他们现先在前面走,不用管她。
行至山顶,众人绕着佛塔走了一圈,依旧没往里面去,只静静观赏这残缺的佛塔,别有一番韵味。
良久,林智才说道:“这寺庙看起来被毁已逾百年,绝非我朝所建,也许前朝时就已经废弃。”
林易赞同道:“就是不知这寺庙是被人为毁坏还是多年无人居住修缮而慢慢倒塌,童山县对此也无记载,连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不然也好追溯源头,了解修建史。”
对文人书生来说,观景是一方面,了解建筑之后的故事也是一大趣味。
追溯不得让这座寺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他们不禁猜测这寺庙是何人何时所建,历经多少岁月被荒废,又是如何成为这般模样。
等落在最后的吴月皎上来参观过后,众人开始往回走。下至一半,林智看到一个平台,觉得很适合居高临下观景,便走过去,见没什么危险招呼大家过去。
站在平台上,远处山峰和下方山谷的景色一览无遗。
山峰没什么可看的,到处都是绿色,山谷里却是一片红花绿叶交织的美景。
“那是什么树?”林智眯着眼看。
骆大武这次也跟来了,他眼力好,走到平台边缘努力往下看,看了半天才不确定地说道:“这花开得不是很大,花红如火,又在这个季节开,或许是石榴树?”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可能,林易说道:“上次来没往这里走,没想到下面还有成片的石榴树林。”
骆大武观察一番地势,再结合走过的路,说道:“从山门处往里走应该能到这里。”
他们今日进了山门便往山上寺庙的地方走,压根没想往山谷深处探索。
“这寺庙也就如此了,我们不妨去这石榴林里看看,若是景色怡人,寻个地方吃午食,还有美景可看,有花可赏,岂不快哉!”林智兴致起来,提议道。
下到山门,沿着山谷往来时相反的方向走,绕了一个弯,果然看到前方一片石榴树正争红斗艳竞相绽放。
从近处看,和从山腰往下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都是一样的令人震撼。
入目不是红花便是绿叶,榴花如火,衬得叶子更加翠绿,用现代镜头语言来说,就是画面饱和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