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巷里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会手艺活的还是挺多的。
聂大山是个木匠,没有店铺就在自己院中整日干活,谁要缺了桌椅板凳去他家说一声就成。
丰年爹是个打铁匠,前头街上租了一个铺子,和丰年娘两人一起顾着。
何婶子会扎笤帚卖,她扎的笤帚又紧实又好用。
喜桃爹会打猎,关婶子是个裁缝,江婶子最会做绣活。
总之生活不易,几乎人人都有自己拿手的活计。
魏宜萱也乐意找这些老邻居,住得近就是方便,当下就站起来想去这两家里看看有人不。
阿娘却道:“别急,你回家这么久了,虽然咱们没特意去说,但是住得近大家想必都知道了。再说你们仨开始做生意了,这回你去找老聂和丰年爹也别空着手,指不定日后要找人家的时候多着呢。”
魏宜萱道:“那我就现在去蒸点包子,反正家里整日忙这个,蒸起来也快,下午我就去把这事说一说,好早日敲定。”
说完了话,魏宜萱就又去厨房里忙活,先把中午的饭菜洗好切好,魏宜芳则是拿着钱先出门把这两日要用的面粉猪肉白菜都买齐全,魏宜茂自然是跟着二姐姐去帮忙了。
魏宜茂怀里抱着三颗白胖新鲜的白菜,时不时地停下来紧一紧手臂,才又接着走。魏宜芳拿的就更多了,左手拎着一大袋面粉,右手篮子里好几刀猪肉,都是肥瘦相当的。
姐弟二人顶着大太阳,慢慢地往回走,虽然又晒又累,但是实在是走不快。好不容易走到了梧桐巷子口,正好赶上丰年爹带着赵丰年一起回家,这会正是吃午饭的时候。
赵丰年远远地瞧见了魏宜茂,就松开了手跑过去,“茂哥,你咋买这么多白菜,家里来人啦?”说着就在他怀里拿了一颗出来,帮忙拿。
魏宜芳见赵丰年回来了,知道他指定是到铺子里去叫他爹回来吃饭,回头一瞧果然瞧见了丰年爹。
“赵叔,你回来了正好,我姐正要找你呢。”
丰年爹三十来岁的年纪,又是常年打铁,肌肉虬结,往那一站又高又壮,所以很多小孩都怕他。魏宜芳也是如此,从小就觉得丰年爹看起来就很会吃小孩的样子,这还是头一回跟丰年爹说了一句完整的话。
丰年爹也很是意外,走上前帮忙拎着那袋面粉,四个人一起进了魏家的院子里。
魏宜萱的包子这时正正好新鲜出炉,一个个用夹子夹到篮子里装着,热气腾腾。赵丰年和魏宜茂先抱着白菜来了,魏宜茂立即邀请道:“丰年来吃包子。”
瞧见了后面进来的丰年爹,魏宜萱也赶紧递过去,让他尝尝味。
一大一小两父子就是回来吃午饭的,碰见了有包子吃,本来想意思意思吃一个得了,毕竟家里的饭也做好了。结果丰年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又暄软肉馅又多,一不小心就吃了三四个。
旁边魏宜萱还一直劝着,“赵叔,丰年多吃几个,再带几个回去给赵婶子吃。”
见丰年爹吃得差不多了,魏宜萱也就没那么不好意思了,直接开口说出了自己要的那种铁锅样式。
市面上的铁锅都是用来炒菜的,不过魏宜萱想要一个两面的铁盘可以合起来也可以两面单独用,比家用的盘子再大些,留出一个把柄出来,早上下面垫着炉子可以用来做煎饼。
这样的铁锅只有独家定制了,不过好在不难,魏宜萱一说,丰年爹就明白了,立即应承下,“那好,不过我估计得两日才能拿给你。”
魏宜萱见他答应得这么快心下也开心,再加上只收了六百钱,铁这么贵,这个价估计也就差不多就是成本价了。
送走了丰年父子俩,魏宜萱又拎着包子去了聂大山家里,太平车这种常见的活计,沟通起来就更加顺利了。魏宜萱顺便又定了几个做煎饼要用到的小推子和小铲子。这下又是三百钱没了,魏老爹给的一贯钱就只剩下了一百钱。
等着铁锅和太平车完工的这几日,魏宜萱就还是照常去城门口和夜市卖包子,等到能做酱香饼了,区区一贯钱估计很快就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