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林深其实不需要睡眠,用宿淮批评他的话来说,晏林深虽修成了半仙,但心性难改,修仙也是为了放纵。
十五岁修出仙气后,原辞几乎也无需入睡了。他倒是没学晏林深,一直遵规守纪,只是不知怎的,今夜竟没能控制住,甚至做了一个梦中梦。梦中往事交叠,令人难辨虚实。原辞头痛。
他站起身,踱步走出大殿。大雪依旧在下,地面积了一层没过脚踝的雪。获准进入流云殿,在此修习身心者,皆已点化出仙气,能够凌空行走。无人选择从雪中跋涉过来,雪上也就是白皑皑的一片干净,偶有零星梅花花瓣被风吹落,藏进大雪间。
原辞没有调动仙气,只是任由雪水浸入鞋履,沾满衣袖。他漫无目的地在院落里转悠,四周没有灯,月色也不分明,但他在司命宫十三年,几乎熟悉每一条路。他走在大雪纷飞间,只有脚下沙沙响。
他想起很多年前的大雪,那天学宫里的学生不多,他独自在书廊里看书,窗外飞雪飘扬。远处一团青衣缩在树底,一动不动。原辞还以为是谁丢掉的旧衣,读完半本书,才见那一团抖落一肩的雪色,露出赵颂璟的脸。
她看见原辞,朝他挥手,有点无措地喊:“这里有三个爪子。”
原辞跑过去,将伞遮在赵颂璟头顶,低头,见雪地里真有三只细小的鸟爪。赵颂璟不理解为什么鸟爪会倒埋在雪里,她蹲了半天,没等到那只“奇怪的”动物出来。
原辞等不了一点,他挖开厚厚的一层雪,挖出两只麻雀。
赵颂璟终于理清自己的困惑,顿时又为麻雀担心起来,“冻了很久很久,会不会死掉了?”
按道理是救不回了,但原辞摸到了麻雀微弱的心脏起伏。他丢下手里的书,一只手捧着麻雀,一只手夹着赵颂璟,把他们带回了屋里。
他和赵颂璟花了好些功夫,才给麻雀救活了。赵颂璟裹着原辞的衣服,和麻雀眼盯着眼,人与鸟都对这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胆怯。
小动物嘛,都是谁对她好,她就对谁信赖。原辞运气好,在赵颂璟开窍之前,近水楼台先得月。
“原辞、原辞……”原辞恍惚听见幼童的声音。回过神,意识到不是赵颂璟,而是一捧新生的梅枝。
“怎么了呢?”原辞柔声问,他的指尖拂过枝头,“哦?雪压得太重了对吗?”他将积雪拂落,梅枝再次挺立时,原辞仿佛听见它说“多谢”。
原辞自小便恍惚听见人、鬼、仙之外的声音。那日从帝宫回来时,便是听见小狗求救,才下马去巷子里查看。小时候,那些声音尤为清晰,原辞知道早春的飞燕在议论南方的雪,知道羊羔以为被屠宰便是与母亲团圆,知道斗牛将奴隶当作人类给的玩具……连土地里的花生计划几时发芽,他都听得见。
“万物有灵”这句话,对他而言,是一件确凿的事情。
有时原辞听见花朵们在聊天,他也会加入,或是听见萤火虫喊他,他会回应。所以北稷传他是读书读傻了的世家少爷,并非空穴来风。
师父晏岫说他这是有仙根,生来便该修仙。但在晏岫为他辩解之前,这“癖好”在北稷人眼里,蛮奇怪的。不过赵颂璟只觉得有意思,她睁着两只大眼睛,满是好奇地看着原辞和草木说话。她猜草木在说什么,但从来猜不准。只把草木惹笑,沙沙晃动起了枝桠。
原家院子里的草木唱歌似得问,“原辞原辞,那个灰扑扑的小姑娘,可是你的心上人?”
原辞懂得什么叫心动之前,总是叫草木们不要瞎打趣。等他开始脸红的时候,草木们就笑作一团,笑得满园春色都嫌它们吵闹。
“原辞、原辞……”
原辞抽离思绪,见是宿淮悬浮在他身侧。“二师兄。”
“原辞,你在想什么?”宿淮皱着眉问。
“我在想,我好像不大听得清万物的声音了。”
“因为你的心不静,修为亦没有精进。”宿淮毫不客气地点破道,“听师父的话,好好修习,早日登仙。那时,你方能真正地福泽万物。”
“师兄,仙者当真在福泽人界吗?”
宿淮对原辞的提问皱起了眉,“春雨、冬雪、夏风、秋阳,皆是仙者布施。”
“这是仙者应尽之责。除此之外,仙者几乎从不回应人界。”
“这不是你该提的问题。等你登仙了,自然就有答案。”
“师父求得答案了吗?”
宿淮仿佛在看一个胡搅蛮缠的孩子,他摇头道:“你亲自去问问师父。”他不再多言,转身回了流云殿里。但大殿里还有另一个胡搅蛮缠的。
晏林深斜卧在莲花台,只手撑着脑袋,“当年为兄和原辞有一样的困惑,师父还说等她登仙了,下两个神谕回答我呢。结果一走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