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琪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啊,特别是两党关系,一些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的评价,教材肯定不一样。
她怀着一丝好奇问:“东莞那边已经在筹办了啊?为什么海城就行不通?”
姑父认真地回答:“广东80年就有经济特区了,他们离中央远,广东人又向来胆子大,脑子活络。海城这边的人胆小怕出错,除非中央有人发话,否则绝对不会当出头鸟。”
他眯起眼睛想了一下,慢悠悠地说:“台商学校,我记得之前有人来问过,你不是头一个。”
夏志琪问:“谁问的?”原来是鸿辉集团下面的一位姓姜的常务副总。
好你个陆仕辉,早就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为什么又把我绕进去?
等她把姑父的话转述,狄董也说:“是这个理!再说办台商学校,肯定是他们台商商会出面嘛,我出面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要不算了,我就把房价打得低一点,反正有蓝印户口和退税政策,房子肯定还是吸引人的。”
陆仕辉这光,他们占不到。
饶是如此,夏志琪觉得她有必要亲自问问,为什么安排这出?
她至少得把自己的调研成果告诉他,让陆仕辉明白自己是很认真的。
于是她按照对方名片上的电邮发了信,很久都没收到回复。
就在这件事都过去好几天的时候,一位自称姓姜,鸿辉常务副总的人联系她。
那人态度倒是和蔼,说得也很客气:“关于台商学校的可行性,我们已经调研过了,夏女士反馈给董事长的情况,和我们亲自做的调研差不多。”
不等她问“为什么还要让我再去调查”,对方立即道:“董事长建议双方先签个合作备忘录,我们的一些资料尽管拿去用,也希望以后狄先生那边的民办学校,能每年给我们一点名额,怎么样?”
在商言商,陆仕辉能开口提条件,当然很好。
所以就这个结果而言,她觉得还不错。
可关键问题,姓姜的并没有给出答案。
直到夏志琪放下了电话很久,突然才恍然大悟:他这是考察她的诚意!
但凡她敷衍了事,或者知难而退,双方都绝无合作的可能。以陆仕辉的身价和脾气,没必要和一个存心沾便宜的故旧合作。
解决了这件事,1998年的春天已经接近尾声。
狄董名下的建筑施工单位很快就入场了,还举办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开工仪式。
仪式举办那天,夏志琪去得很早,荒芜的土地上铺了张红毯,有几分喜庆的样子。
她站在工地门口朝外张望,身边是灰蒙蒙的工地,稍远的道路两边除了些水果店、五金店,仅有还有几家小餐馆。
偶而有几辆自行车过去,其中一个男的竟然还冲她吹口哨。
她没理会,结果那人故意放慢速度,转过头又吹了几声。
她道:“吹口哨是尿不出来的,那边有电线杆!”
话音刚落,那人“咚”的一声撞上了面前的电线杆,摔了个狗啃泥。
好多工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开工仪式结束后,狄董带着几个骨干去附近小餐馆叫了几个菜。
负责点菜的老板娘说他们是本地人,会做本地农家菜。
狄董问:“附近的开发区和工厂,有些是从村民手里买的地,那些农民后来做啥营生了,不会都像你们这样开餐厅吧?”
老板娘道:“我这算好的呢,拿着补偿款做点小生意,你们不知道,当时款子刚打下来,马上就会围上一群人。他们可坏了,专门找村民打牌、斗牌,没几天就能把村民手里的钱输光。”
夏志琪问:“那村民没了钱,又没一技之长,怎么办呢?”
老板娘小声道:“附近有个村支书,后来村子的地被卖了,他就落草做土方工程了。”
夏志琪当时还没理解这个“落草”和“土方工程”之间有啥关系。
但当天下午她就明白了。
因为工地现场来了一奇怪的人,为首的就是那个朝她吹口哨的家伙。
那人扯着嗓子喊:“没我们许可,你们这里不能开工。”
小狄是狄董的侄子,今年才20岁,高中毕业后就跟着叔叔在外面做施工,见状忙跑出来问:“凭什么不让我们开工?”
那人用大拇指指着自己,冷笑道:“鄙人叫庄强,方圆几里,土石方、混凝土、爆破都需要我们承揽,你不懂,难道你们老板也不懂?”
狄董这时也过来了,他和颜悦色道:“这位兄弟,我自己就是做施工出身的,有稳定的合作方,要不咱们先留个联系方式,以后有新项目再谈合作?”
庄强把狄董递名片的手推回去,摇摇头:“一方水土有一方的神仙,你在路东头的话,路西头的土地爷就罩不住你,你还得拜东头的。”
说完这个,他嘴里含着烟,右手拿着一根钢筋,一会儿在地上划拉,一会儿又把钢筋架在肩膀上。
大概是怕被那玩意戳到自己,四周的人都不由自主朝两边退让。
庄强见状,不由愈发地得意,表情更张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