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詹跟着陈望来到了松城大学的智慧食堂。
刚走进来,詹詹就看到不少正在工作的送餐机器人。有一瞬间,她以为自己回到了原来的世界。
她理解的智慧食堂是很普通的那种,通过自助餐称重收银的模式减少排队,节约人力成本。
而松城大学的智慧食堂不仅包含这种模式,另外还有窗口提供机器人送餐服务。
按照时间线来算的话,大概再过个两三年餐饮业才开始出现大量的送餐机器人投入使用,服务型机器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普遍。在此之前,送餐机器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初期由于设备成本问题,引入机器人对于中小型餐饮企业来说压力比较大,而且,引入机器人还得考虑市场推广及用户教育问题。
不过,大学倒是个非常适合推广新型智能设备的“试验田”。场景简单干扰少,用户群体需求集中并且包容性强。
她记得自己的母校广城大学的食堂也有机器人,还有个食堂专门命名为“机器人餐厅”,可惜从她入学到毕业,那几台机器人都只是当摆设,从没见人启用过。
简直是暴殄天物!就和现在不少拿机器人当噱头揽客的商家一样,忽视其长期价值。
甚至母校的那几台机器人的设计更具人型,而现在普遍的送餐机器人则像个移动迷你餐车。
这让詹詹多次怀疑,母校那几台机器人其实根本就是空壳子,买来糊弄人的。
学校还不如买几台这种更实用的“迷你餐车”型机器人。
在用餐高峰期,窗口往往会排长龙,人挤人,大学生中常有“饿鬼”走路风风火火,又或者是“低头党”不爱看路,但凡端个汤汤水水,随时都可能被撞到把餐弄撒。
有了送餐机器人,人挤人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学生们都只需找到座位扫码点餐等待即可。
尽管詹詹对这类服务型机器人的存在早已司空见惯,但过去与未来不同,不能用来自未来的傲慢眼光看待过去。
这个时期的人们还在探索试验,他们也不确定机器人是否真的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验证仍需要时间,一旦验证成功,对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而这个时间并不需要太久。
她认识几个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很羡慕他们的工作能够那么快迎来不错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他们可以随时在日常中见证。
她时常想跳槽,因为漫长的工作周期总让她看不到头。
好在最近终于升职加薪,付出的努力在最初的阶段得到了回应,让她能够继续坚持下来。
此时,一个机器人把两份黄焖鸡米饭送到他们面前。
陈望顺手把餐盘端到桌子上。
詹詹关心起机器人的型号和品牌。
看到在机器人电子屏幕下方标着“WL”两个字母,詹詹了然。
这是“未来科技”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的机器人项目。
她对这家公司了解不多,只知道很有钱并且在很多不同的智能领域都能看到他们参与的身影。
“詹詹,吃吧。”
詹詹结果筷子,看了眼时间。
从下单到上菜10分钟不到。
“这速度……”
分明就是预制菜吧?
再一看砂锅里的饭菜,每一块鸡肉和土豆块大小相似板正,切面平整。
詹詹用肉眼判断的结果是——预制菜!
她拿着筷子的手顿了一下,随后叹了口气。
“答应我,以后在学校少吃预制菜。”
出了社会有的是预制菜能吃。
“啊?预制菜?”陈望不明白。
“就是这个黄焖鸡米饭,还有——”
詹詹扭头看其他窗口,一一给他指出来。
“鸡煲、渔粉、黑椒鸡排、奥尔良鸡排……”
细数下来,好像没什么不是预制菜。
原来他们的人生早已被预制菜渗透。
她才想起预制菜的新闻就是在这个时间段爆出来的,在爆料之前肯定早已存在了很久。
“算了,当我没说。”
她放弃挣扎。
这么一看,詹詹觉得炒菜机器人的存在是极其有必要的。虽然当下的产品水平仍有不足,但未来依旧有望实现量产投入市场。
很多人觉得炒菜机器人做出来的饭菜毫无灵魂,可是,与会脱发、掉落皮肤组织和分泌体/液(*指汗、尿素、乳酸等代谢废物)的人相比,机器人炒的菜感觉更卫生更新鲜。
至于灵魂……她的灵魂已经出卖给了打工恶魔,她没有资格再谈论“灵魂”这种话题了,干净卫生且新鲜的食物才是她之所求。
詹詹生无可恋地埋头吃着这没有“鸡味”的黄焖鸡。
口感一般,但味道还可以。
天选打工人果然吃什么都香。
对面的陈望也快吃完饭了。
“你今天吃饭吃挺多的啊?”
詹詹停下干饭的动作,小心地问道:“怎么了?我……我需要减肥吗?”
她知道自己偶尔上镜时脸部看起来会有点圆,猜测这个时空正在当博主的“她”可能会为了上镜好看而进行外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