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即便詹詹并不认同这句话,但活了二十几年的她也看过不少真实案例,明白这句话能广泛流传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良的婚姻是传染病。一对夫妇生病,将波及到两个家庭。
因离婚导致夫妻双方家庭决裂、撕破脸皮的事并不少见。
作为外人,若插手了他们的家庭矛盾,很有可能成为两个家庭共同的敌人。
所以詹詹听到李翠可能是因为她的安慰而选择离婚时,她惶恐到失眠。
她以后回南城不会被人追着打吧?
她怀疑是自己多管闲事破坏了他人的家庭和谐,再三向李翠确认。
即便对方说了不关她的事,但她仍旧担心离婚后的李翠要是生活得不好,最后会不会也怪她?
惶恐了一段时间后,由于两人不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很快就减少了交流,最后慢慢地没有再联系了。
就像被网暴后的李翠渐渐被互联网遗忘一样,这件事好像也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你的家人怎么样了?”
詹詹询问她的家庭近况。
李翠不知道她问哪些家人,于是把所有亲人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她和前夫的离婚过程并没有詹詹想象得那般复杂混乱,可以说相当和平。
她前夫认定她一定会后悔,然后求他复婚。她公婆觉得她一个年轻女人带娃,肯定活不下去,早晚会回来。
至于李翠的父母,他们不愿意女儿离婚,觉得太丢人了。
可他们远在南城,亲家只通知他们但没说报销机票,自然不舍得掏腰包亲自来劝,只能电话里劝她,告诉她一个女人离婚带娃生活很艰难。
李翠也曾担心过父母说的这件事。
可当她把事情告诉自己在南城的好姐妹们后,获得了姐妹们的一致支持,不只是精神上的,还有物质上的。
她们虽然分隔两地,生活不同,但一直关心着她,亲眼见证了李翠被网暴的全过程。
了解事情真相的她们也曾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为好友澄清,帮好友说话。
不过,摆拍这种事情是说不清的。
目前互联网上的大多数视频都经不起摆拍质疑。
在他们拿出手机拍摄的那一刻,摆拍就已经形成,任何解释都略显苍白。
就算是中途拍摄的,也会被质疑是剧本,因为互联网上的案例太多了,信任已被消耗殆尽。
当摆拍质疑一旦被提出,判定结果其实早就出来了。
因此,小姐妹们的解释并没有帮到好友,反而给自己招来骂声,她们也为此焦虑担忧。
直到李翠提出想要离婚回南城时,她们通通表示支持,并且可以提供帮助。
她们身边有律师朋友的,愿意提供法律援助;她们家里有空房间的,愿意给她提供一个短暂的住所;她们身边有活的,愿意给她介绍工作。
李翠就这样在姐妹们的支持下重获自由身。
詹詹听到劝离的另有一群人,她长舒一口气。
看来结果并不是她一个人推动的,还有很多人。
“我最想感谢的人还得是你,詹詹!”
一口气还没吐完,詹詹倒吸一口凉气。
为什么最想感谢的人是她?
她觉得自己并没有提供实质的帮助。
李翠通过詹詹的表情猜出她的疑惑,便将原因娓娓道来——
她对于“妻子”的身份认知和“美好生活”的想象来自父母,以及家乡无数的长辈。
她一直是一个很听话的人。
初中毕业后,家里孩子多,父母供不了她的学费让她辍学打工,她照做了。
打工时,缺爱且年少无知的她被同事的花言巧语哄得分不清东西南北。
对方说要给她个未来,她就把自己全身心交付出去。
未婚先孕是她意料之外的事。
长辈和对象都让她赶快结婚,于是她一无所知地进入了婚姻。
婚后,公婆让她趁着年轻恢复快赶紧多生孩子,她听话照做,又连生两个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和家庭。
她以为她的人生可能就这样了——成为一个全职妈妈,照料自己的家庭。
哪怕家里出现过太多让她疲惫的矛盾,她也依旧觉得这很正常,因为她的父母也是这么过来的。
在网暴事件发生后,她才知道自己“不正常”。
原来她这种不出去工作,只能伸手向丈夫要钱的人是“娇妻”,活该被嘲笑被贬低。
听到这,詹詹赶忙打断她说的话。
“不!不对,你不是娇妻啊。你有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劳动。他们并不是故意这么说你,他们不了解你的生活为什么这样。”
近些年,“娇妻”的含义范围被恶意扩大化,家庭主妇全职妈妈这一类人经常会因为太专注于家庭,被定义为“娇妻”。
与此同时,她们的付出和遭遇的困境总会被“娇妻”二字抹灭。
李翠似乎也被网络上的言论带偏了。
互联网把所有人放到了同一层面审视,做到了人人平等,但忽略了人人生而不同。
缺乏教育的低认知女性很容易被当代的“独立女性论”生吞活剥,最后连渣都不剩。
她们既需要拥有自己的事业,也需要兼顾好家庭,为此改变的结果可能是:在外累死累活,努力拼搏打工;回家累死累活,照顾孩子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