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生辰上被宴请来的宾客都很年轻,想必都是些同辈亲友,有人与李仪问安,李仪便笑着回应,以此蒙混过关。
这么多兄弟姐妹她都不认识,只认识之前见过的李治,还有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与太子妃。
“阿姐,你近来可好?”
李仪正四处观望,却突然有个小姑娘来到她面前,非常自然地挽着她的胳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天真无邪地看着她。
哎呀,这人……是谁?
看得出来她与城阳公主的关系应该很亲密,模样小巧可人,约摸只有十来岁,纵观整个大殿上的女子,只有她年岁最小。由此可见,她应该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方才她是跟着李治一道来的,又与城阳公主如此亲密,估计是他们的同母妹妹。
理清楚关系后,李仪反握住她的手,温柔地对她笑道:“姐姐好着呢,上次入宫怎不见小妹身影?”
她清楚地记得,上次来宫里绝没有见过这位小妹妹。
听闻此言小姑娘垂下头,嗓音轻细:“父皇要我好好读书识字,阿微不敢怠慢,所以那日未曾来接见姐姐,还望姐姐莫怪。”
“哦……没事,没事。”李仪讪笑着回道。
其实应该是她要去看望妹妹,而不是要妹妹来接见她。
小姑娘自称“阿微”,莫非“微”是她的名字?
“蓁蓁,快来落座。”李治在一旁招呼她,小姑娘便依依不舍地放开李仪,回到李治身旁坐下。
李仪则暗自笑了起来。
城阳公主字子衿,出自《诗经》,而这位幼妹字蓁蓁,有可能是小字,也出自《诗经》,这皇帝老爹和长孙皇后是有多爱《诗经》啊。
众人纷纷向太子妃献礼,谈笑间的一字一句都被李仪牢记心中……主要是记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以此来摸清谁是什么身份、什么封号,方才那位小妹妹的封号是衡山公主,确实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
李仪与杜荷坐在一起,但是两人之间是碰都不会碰到一下。
李仪专注于认人,闲暇之余往身旁看了一眼,便发觉杜荷悄然注视着某个方向,李仪顺势看过去,只见那个位置坐着的人是她的胞姐长乐公主,其眉目如画风姿绰约,宛若天仙。纵观整个大殿,无一人的姿色能与她相媲美,李仪最开始进入大殿,也一眼就注意到了她。
天生丽质,她就是长乐公主李丽质。
为了确认身旁人是不是在看长乐公主,李仪特意多注意了他几次,却发现他确实常常往那个方向看。
原来他主动随李仪来东宫,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长乐公主早已出阁,而杜荷也已娶妻,平日里他是见不到长乐公主的,只有在这样的宴席上才能光明正大的见到她。
这可真是狗血,自己的驸马竟然喜欢自己的亲姐姐,难怪他这么不待见城阳公主。
不过也能理解,长乐公主那般天姿国色,如果李仪是个男人,估计见了她也会忍不住心动,这样的美人谁不想拥入怀呢。
只可惜名花有主咯。
李仪注意到,长乐公主从未看他一眼,很显然这是一场单相思。
李仪有点幸灾乐祸,但是没有表露出来。
“杜兄,来喝一杯!”
主位上的李承乾突然朝杜荷举起酒杯,杜荷也起身双手执起酒杯,从容回道:“殿下,请。”
两人对饮,就像是相识已久的故人。
看来杜荷与李承乾关系不错,李仪不清楚他是什么官职,但很有可能是东宫属官。城阳公主是李承乾的胞妹,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似乎也正常。
直到宴席结束,杜荷也只与李承乾攀谈过,而未与长乐公主说上一句话。
出宫的路上,李仪依旧是与杜荷一道,因为装束繁重,她只能慢步而行,而杜荷几次都快要越过她,显然他不喜欢走这么慢。见周围没什么人,杜荷冷声对李仪说道:“再不走快些,恕不奉陪。”
这是他今天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警告她。
“谁要你奉陪啊?”李仪本来就因为走不快而烦恼,听见这话她直接沉不住气了,放肆嘲笑道,“我今日还奇怪着呢,你怎么会屈尊随我一道进宫,原来是为了有个正当的由头来看心上人啊,只可惜连一句话说不上。”
被戳穿了心思,杜荷并不承认:“你不要胡说八道。”
“我怎么胡说了?是谁在殿上一直偷瞄长乐公主?爱而不得,可悲可叹啊。”李仪不依不饶,甚至理直气壮,还故作叹息。
杜荷对她不客气,那就休怪她嘲讽他了。
听她直接道出长乐公主,杜荷也并不慌张,只是那冰冷眼神中已浮现些许愠色,“你是自知比不上胞姐半分,心生嫉妒,在此口不择言。”
“我再如何,也比不过你与那薛家小子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