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华殿有大量的书籍画卷,还有各种各样知名乐器,李仪算是看出来了,皇帝老爹是要将这位小公主培养成大才女。就目前的成果来看,李微确实不负所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是李仪艳羡不来的,她要是天天学这些东西估计得疯。
李微在练书法,李仪便在旁边看着。
大约过了将近两个时辰,终于有位宫人来向李仪禀报,皇帝已经下朝,此时正在回立政殿的路上。
是时候该动身了,李仪顺便叫上了李微,届时若皇帝怪罪她,还有妹妹帮她说情。
俩姐妹刚到立政殿前,御驾也刚好抵达,李世民躬身从辇车上下来,看到李仪他颇为惊奇:“子衿?你今日怎么有空来宫中了。”
李仪正想欠身行礼,腰还没弯下去便被李世民出声制止:“都是自家人,不必拘泥于这些虚礼。”
老爹都发话了,李仪自然不会再执拗,抬起头悄悄扫了一眼李世民,但见他面色如常,看待自己的眼神也和温和亲切。他对自己的态度似乎都是正常的,那也就是说杜荷还没有将昨日之事捅到皇帝面前?
李仪稍微思索片刻,随即回道:“为人子女,自当多陪伴在父母身侧,所以我有空便进宫来了,也顺便看看小妹。”
“你倒还记得我这位父亲?”
嘴上虽是反问,但李世民的唇角已经不可抑制地扬了起来,颇具欣慰之意,“你们俩姐妹自幼一起长大,现在却难得一见,你是该多来探望妹妹。”
姐妹俩跟着李世民进殿,李仪主动给李世民倒茶,故作不经意间问道:“杜郎最近可有来见过阿爹?”
她还是得亲自问问才能安心。
李世民接过茶盏,缓缓道:“不曾,怎么了?”
面对李世民询问的目光,李仪早有应对之词,不急不缓地笑着回道:“他前些日子说想来拜见阿爹,所以我便问问他有没有来过,其实也没什么事情。”
不曾来过,那就最好。
李世民却有所疑惑:“他有没有来宫中,你都不知情?”
“……”
李仪沉默不语,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
李世民似乎已看透一切,放下茶盏轻叹道:“你与他的感情还是这般生疏?当初你执意要嫁给他,现在可曾后悔?”
李仪还是沉默,城阳公主后不后悔,她确实不知道,也不能替她回答。
“阿爹,这种事情您就别多问了,想必姐姐也无可奈何。”李微从旁拉住李世民的袖子,嗓音极为柔软,让李世民的面色都不禁温和下来,她便又接着道,“世事难料,如今的情形也不是姐姐想看到的。”
说罢,她还心疼地看了眼姐姐。
李世民收起愁绪,抬手摸了摸她的头,“你啊就会帮你十六姐说话。”
李微又是甜甜一笑,趁父亲不注意,转而悄悄朝李仪眨了眨眼睛,李仪也默契地朝她眨眼一笑。
好在她有先见之明,把小妹妹给带过来了。
这幼妹年纪虽小,懂得却不少,还知道为姐姐解围,说的话也颇具人情世故,让李仪没法不喜爱。
杜荷居然没派人来,也不知安的什么心。
“陛下,晋王与晋王妃来了。”
宫人前来向李世民通报,随即就见殿前有两人相携而来,是生得清俊文雅的少年郎,与一位端庄温婉的少女。
这位少女就是晋王妃,出身太原王氏,也就是将来的王皇后。
两人一同向李世民行礼问安,之后王泠便看向一旁的李仪,对她温婉地笑了笑:“十六今日也在宫中?”
李仪也回她一个微笑:“是啊九嫂,我来看阿爹和小妹。”
旁边的李治低眉笑了笑,将王泠扶到一旁的座位坐下,“来看阿爹和小妹,就是未曾惦记过兄嫂。”
“那当然不是了,我就是怕打扰到九嫂养胎,其实心里可惦记九兄与九嫂了!”李仪的目光落在王泠那微微隆起的小腹上,她的身形偏瘦,绝不可能是肚子肥胖,上次太子妃生辰李仪没有见到她,估计就是养胎去了。
应付之词李仪是信手拈来,李治对她的话自然无可挑剔,便一笑而过。
王泠挥手招呼随行的宫人,将一碗类似羹汤的东西端到了李世民面前,言语恭顺地对他道:“阿爹,这是儿媳亲自煮的养胃粥,您政务繁忙,应当多补补身子。”
李世民看了眼那碗粥,道:“有劳阿泠了,只是你有孕在身,这些活交给宫人们去做就行了。”
说话时他眉眼间也颇有担忧之色。
王泠笑了笑回道:“阿爹不必担心,只是煮粥而已,并不会耗费太多心力。”
李治上前将粥搅匀了些,然后双手端起来递给李世民,道:“阿爹你尝尝看,泠儿的手艺应当不错。”
李世民接过粥碗,笑眼望向二人由衷感慨:“稚奴孝顺,儿媳贤淑,若是观音婢还在世,得此佳儿佳媳,她定然欣慰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