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班一直推行的都是小组互助学习,所以他们的座位都是小组内部协调的。
说来有意思,刚开学,周稚觉得老妈安排五大金刚和她一个小组,相处起来的日子,周稚也觉得特别合拍,整个班的氛围都无比地好。
除了某些时刻,她会觉得比较偏离,比如——
杨梅的数学课有些口头禅,这应该属于一种校园文化,很多学生都会跟着说开玩笑调侃。
但杨梅说的“全世界都应该会这道题”、“下笔如有神。”与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中名叫芳表姨某个配角不仅说话相似,看久了样子都像。
于是,杨梅光荣获得了同学给予的称号“杨表姨”。
这种别称只要有一个人喊,很快就会传播开来,并且,一旦开始喊了就很难改过来。
本来,大家也只是背后喊,不记得是谁先开头当面喊了,发现杨班并不在意这件事,大家就再无顾虑地喊着。
于是,“杨表姨”这个外号只有两个人从来没有喊过,一个就是江京。
另一个就是周稚,杨梅在家里还问她为什么不跟着喊,周稚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是我妈妈,我喊你表姨这不是乱了辈分。”
又或者——
虽然,杨梅和周稚已经约法三章在学校不可以暴露她们之间的关系,但有一些看着周稚长大的老师早就知道她们之间的关系。
在办公室也会经常照顾她,有喊她小稚稚的,有给她一点零食的,在有别的同学和不清楚状况的老师面前,周稚真的觉得很难解释,还好,她们也只是以为周稚学习好跟老师关系也好而已,也没有深想这些问题。
周稚也珍惜三班的缘分。
“同桌,分科你选什么?”
印象中,他们之间从做同桌开始,就是以同桌互称的,即使小组内短暂换位,他们也好像习惯了这个称呼了一样,不曾改变过。
周稚问这个问题,内心已经有答案。
“理科。”江京想了一下,停下笔回答完又继续写。
“哇,太好咧,希望我们可以进一个班。”
江京看了一下她的表情,太真诚了,以至于他觉得如果他们分开,他会难过。
周稚特别喜欢吃鸡爪,经常带她妈妈做的过来给同学们分享,无论大家怎么争抢这美味,她总是会留下一两个给江京。
冬天降温的几个夜晚,细心的周稚发现了江京生病了,第二天就给他带了几件自己的毛衣。
他们的小组从金刚到进步飞速,成为班级成绩的中流砥柱。
他们俩个一起参加过校园会,一起参加物理竞赛,很多个夜晚埋头苦干,也曾趴在桌子上依偎午睡。
因为是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科分班,杨梅也专门开了班会说明。
他们的选科情况需要自己签名确认,中阳是个尊重学生意见为先的学生,所以并不需要家长签名,学校认为学生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分班也会尽量让同班同学分到一个班,像大量都选择文科或者理科的班级只要插入几个学生就会重新组成一个班。
三班人百分之九十都选择了理科,或者是喜欢数理化,或者是珍惜着这段和谐的同学情。
徐文上演着痛心疾首与一心周稚分离的画面,她的妈妈希望她读文科,再转个艺术类。
今晚,有物理竞赛的培优课。
顶着一个正方形发型的炮哥来给他们上这个学期的最后一节课,“这道题即使是竞赛题也算是难题。”
在黑板上梳理了一下思路,挑了重点讲。
“我有另一种思路。”
等炮哥讲完后,江京开口。
炮哥享受这种教学相长,做了一个递粉笔的动作,示意江京上黑板来展示。
他没有扭捏,连草稿纸和题目都没有带上去,直接上去讲自己的思路。
讲完,其他同学已经抢先给了反应,响起一片掌声。
炮哥欣赏地点头,作为一个多年带队竞赛的老师,他当然也想到了这种解题方法,当听到有学生讲出来的时候感到非常欣慰。
周稚笑得很灿烂,这样的江京和平时沉默的他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