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娘终究是坐不住,找了借口拿些吃食就离开宴席,换下精致的衣裙花冠,换上平日的衣服,回了听雨阁。谢娘抬头却见王和礼坐在廊下,似笑非笑,好像看穿她匆匆而来的缘由。娟儿生了火,周惟恭和莹儿正在煮盐,好像谢娘才是这个不速之客。谢娘有些尴尬,干笑两声,先问王和礼:“你怎么回来了?”王和礼下意识地垂下眼眸,低声道:“张先生答应我,帮我家里人搬去安全的地方……”谢娘鼻头一酸,看来,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这件事能成功。谢娘取出李夫人带给她的卷轴,正是当初曹后赐给谢娘的字:割而可卷 孰为神兵 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 。谢娘收起心神,又取了纸笔,在纸上写下“利国利民”四字,随后将两卷字挂在正堂两侧。王和礼像是终于放下了负担,起身笑道:“曹大姑娘,你这字可不怎么好!”谢娘也笑,“那又如何?心意到了才重要!或者你找个人来写?”
将两卷字挂好,谢娘也整理好心情,又道:“这几天我们已经熟悉了解州盐池制盐的方法,明天起开始三轮核算,为了防止出错,每一轮均是由我,王和礼分别核算,娟儿负责核对制盐流程,周惟恭和莹儿交叉检查两份核算结果,最终再出具一份核算文书;三轮核算的差距不超过半成,那么就算通过,否则再行核算。大家有没有其他问题?”王和礼也走近些:“那核算完一轮,总归要相互通个气,否则也不知道哪里出错。”“当然啊,”莹儿笑着接道,“你不在时我们还商量了一个方案呢!”几人又细细讨论了具体事物安排,至结束时,已经到了傍晚。临走之前,谢娘将这次核算的账目锁在柜子里,两枚钥匙分别由值夜的人保管,如此,当真算得上万无一失了。
第一轮核算花了五天时间,几人又花了三日核对、更正计算结果。如果按照张茂则拿过来的每年三司拨款数据和解州盐池工人数目,每年产盐量应近六十多万石,总产值一百二十多万贯,即便算上雇佣盐工的花销、运输耗资等,每年纳入国库的也不应该低于一百万贯……可这个数字,谢娘看着总是有些不安。谢娘让众人休息一日,好好想想,再继续核算,她好像隐隐嗅到危险的气息,却猜不到那里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