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等我下值了就煮。”
但等大伙儿喝上她煮的杏皮水,却已是六七日之后。
因为“杏皮水”可不是字面理解的用“杏子皮”来加水熬煮,而是要将新鲜的杏肉晒成杏干,再加上山楂干、枸杞、陈皮还有冰糖,煮好后酸酸甜甜,如果能如前世一般有冰箱,再放进冰箱里冰镇一下,味道简直更绝,午后疲乏,喝上一杯,简直是神仙般的“下午茶”。
杏皮水的方子是她之前跟着网上一个比她咖位还大的美食博主复刻过后记下的。
只可惜大秦没有冰箱便不说了,冰糖也没有,好在这几日日头好,杏肉慢慢变成了杏干,家中也还有些去年晒好的山楂干,阿嫂晚间归来时再把她要的陈皮和枸杞从药铺里买来,不消一刻钟,杏皮水便煮好了。
“哇,快让我喝一口!”
摆摊一天的阿嫂,地里劳作一日的阿爹和阿兄,还有圈椅里坐着的阿娘,都被这股清新的果香吸引,大哥渴得嗓子冒烟,他顾不得烫,便拿起木勺就是一口。
当然也毫无例外地被烫得直伸舌头,可就是不肯吐出来,硬着头皮吞了下去。
阿嫂见他猴急,直接不顾爹娘俱在,往背上抬手就是一掌。大哥挨了这么一下便老实了,不过这倒是让李卉刮目相看——
阿嫂应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不然怎么爹娘只顾着低头小口啜饮而不制止?
看来女子地位在大秦也还是可以的嘛,这一时代人人都要劳作挣钱,汉代的皇后亦有兵权,幸好不是穿到明清时期,一屋子世家贵女为了一个男人争得你死我活,这样的日子才没有如今的有声有色呢!
“果然还得赚钱啊!”小吃摊的生意好起来了,阿嫂脾气也涨了,多好。
李卉先给大家一人一小杯饮,釜中的一半用盆盛出来,直接吊进了后院井里。
在没有冰箱的时代,地下井水可是一个“冰镇神器”。
而另一半则也用盆装起来,放进打好井水的陶盆里,就跟前世酒店的那些自助饮料区,手中的喝完了,再用个小木勺一点一点往杯中舀。
“虽然舀起来放日头底下的井水比不上后院井里的,但味道也不错。爹娘,大哥,阿嫂,你们觉得好喝吗?”李卉又开始问他们要大众点评。
“好喝,我尤其爱这个颜色,跟市集上那些珍宝铺子里卖的珍珠玛瑙一般……”
阿娘评了杏皮水的成色。
“好喝,不甜不腻,喝一口便透心凉。”
阿爹评了杏皮水的味道。
“那若是爱吃糖的小儿买了,会不会觉得不够甜?”
阿嫂是从小吃摊掌柜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小孩儿不会这么在意味道的,能上市集买吃的,便心满意足了……”大哥接话。
李卉想了想,觉得大哥大嫂说的都没错:
“那便用现成的杏子磨些果酱,若爱吃甜的便在买杏皮水时送他们一勺。”
众人口味各异,开小吃摊的不就是得尽力调众人之口嘛?
到时不光有果酱,还有杏肉做的果脯,最不济还可以卖直接晒好的新鲜杏干嘛!
杏皮水上市之前,已成为李家人的夏日必备饮品。
阿爹和大哥出门劳作,每日必装一囊;阿嫂出门摆摊,有时候一壶还不够,还从事市集上买了个大一号的水囊;阿娘在家最为方便,除了要去布庄交货之外,其他时候都必然要按照李卉教她的方法煮上,上了年纪不多吃寒凉之物,温热款的也好喝,只是比井镇的稍微酸一些。
而阿卉自己呢,照例是要带到司农监去的。
因为在这里,她还多了个试吃的新伙伴——就是一同通过考核的那位阿荇姑娘。
荇娘也是个爱吃的,还让李卉以后每日都单独给她带一壶:
“我家阿嫂有两三个月身孕了,昨日我带回去的半壶,都被她一个人喝光了!”
电光火石间,李卉想起了阿嫂,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