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她搁下荷花缠枝白玉盏,轻叹一声:“阿媛若是个男子,该有多好啊。”
徐嬷嬷替她续上茶水,笑说着宽慰道:“咱们三小姐虽不是男子,可却胜过世上许多男子。”
这话说到老太君心坎上了,她叹了口气,接道:“那倒是,我谢氏子孙无庸碌之辈。罢了,就她那脾性,关得了一日关不了一世,就让她亲自瞧上一瞧罢。”
--------
玉京相距吴郡,不过半天路程,谢媛快马加鞭,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大街两旁店铺林立,酒楼茶肆宾客盈门,商贩叫卖不绝于耳,来往行人,衣锦着缎,就连跑堂小二的穿着,也比北境大部分百姓好上太多。笑容叠满眼角,是未经风霜的太平安宁。
谢媛买了个烧饼,放缓脚步,咬上一大口,慢慢咀嚼,她要将所见到这繁华,一幕幕由眼底刻进心底。
“守护盛世昌平,吾将士毕生所愿。”
桥头之上,人潮拥挤,谢媛隔着重重男女老少,顺着桥下乌篷船里王孙公子的把酒言欢,目光飞越至万里黄沙的北境。
终有一日,那些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终将在累累英魂白骨之中,开出一望无际的盛世繁花。
感怀不过片刻,谢媛手中的烧饼还没吃完,忽然不知道被谁撞了一下,烧饼飞落向河中,还好她功夫好,人没掉下去。
离她半丈距离的一名姑娘运气却是不佳,晃晃悠悠整个人身子后倾越过半个桥头,一只脚已经离地,另一只也半踮着,双手没有可以扶住承力的地方,她只能紧闭双眼,面露惊恐地朝后跌落。
“小姐!小姐!来人啊,救命啊!”
桥头上已经乱作一团,混乱间隙,谢媛足尖轻点,如飞燕展翅,越过桥头,一把捞起还闭着双眼的娇弱小姐,蜻蜓点水般掠过水面,身姿倾旋落于岸边。
“这位小姐,没事了,您可以睁开眼睛了,也可以、松手了。”
谢媛扶着娇弱小姐,在她站稳后仍颤抖着眼睫就是不肯睁眼,双手紧紧抓着她胸口的衣襟,不禁有些无奈,轻声安抚。
娇弱小姐似乎才从惊吓中晃过神,她趔趄两步,头上金钗晃动不止,她轻咬薄唇,微微抬起下颌,终于缓缓睁开双眼,待看清谢媛的模样,水润的眸中带着一丝惊讶。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
谢媛脑中忽然想起一句诗,抛开那远山眉黛芙蓉面容,单单这一双眼,就够勾人夺魄的了。
夕阳下,晚风拂过清河绿柳,吹散了一日的燥热,谢媛倏然心情大好。
“多谢恩公。小女子不胜感激,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知恩公姓氏家住何方?”
对待美人,谢媛总会多点耐心。
她轻声安抚道:“方才小姐受惊了,不过现下已无事,小姐大可安心。至于救命之恩,不过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谢媛刚转身,那娇弱小姐也跟了上来,轻笑道:“听恩公的口音,不似玉京之人,此时天色已晚,不如、不如去我府中先暂宿一晚,有什么事情明日再办也不迟。我祖父是大晋丞相,说不定还能帮到恩公呢。”
大晋丞相?
谢媛脚步一顿,这可真是一场“好缘分”,她正要找王家七公子,刚踏入玉京就救下王府小姐,可真是巧了。
“如此也好,那恭敬就不如从命了。”
放缓脚步,两人渐渐比肩并行,谢媛动声色的打量对方,她算是同龄女子中身形比较高的了,没想到,身边这位看似娇柔的王府小姐竟然比她还高出了半个头。
似乎察觉到谢媛的目光,王家小姐抿唇微笑,目光潋滟。
“不知恩公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