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桂花圆子 > 第27章 观潮

第27章 观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为没有班长,大一的中秋节没活动,晓风和燕燕家离得近就回家过节。圆子和阿程闲来无事,便一起去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是传统民俗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农历八月十八的潮水最大。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钱塘江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观潮那天,阿程和圆子起个大早坐大巴到海宁,一路上看秋阳朗照,金风宜人。到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

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市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真是“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

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头潮”。

阿程和圆子两只旱鸭子胆子小,在老盐仓观潮,站在江堤上,拿着望远镜远距离观看。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

只见潮水从远处滚滚而来,冲到丁字坝头,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一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使前排观潮者措手不及,惊慌逃窜。

两人站在高处看得既紧张又兴奋连拍照都忘记了。

等两人观潮完毕,乘大巴回学校,已经傍晚时分,因为放假,女生宿舍人不多。

两人正在爬楼梯,忽然发现有一队中年妇女,衣着艳丽夸张,从二人身边匆匆走过去。

“这是来探视的家长吗?”圆子奇怪得问。

“看年纪像家长,看架势像来找事儿的。”阿程分析。

“反正不管我们的事儿。”圆子。

今天观潮实在有点累了,两人楼梯爬得慢,边走边歇。忽听到六楼一阵嘈杂地打斗声,接着是叫骂声。

“贱人,小浪货,你才多大,就知道勾引男人了?!”

“让我看看你这小模样?指着这张脸,你就想翻天。老娘今天给你化化妆!”

两人听闻,大吃一惊,急忙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六楼。看到几个中年妇女,正揪着小梅的头发,按在地上暴打。小梅抱住头,蜷缩在地上,毫无还手之力。

两人急忙上去拉架,不料她们极其凶悍。

“你们两个小丫头,闪开!没你们事儿,我们今天是教训小娼妇!”

“你们敢插手,连你们一起打!”

“不许打人!不许打人!”阿程气得大叫:“再打我们报警了!”

圆子见状急忙下楼,一看宿管大姐不在,急忙到后门口去喊保安。

保安队长闻言带着几个保安,拿着□□就奔上来,到六楼把她们拉开,一起带到学校保卫室。

“说说看,怎么回事儿?”保安队长问询。

“你以为学校是你家,随便带人来撒泼。”另一个保安愤恨道。

“你怎么不问问你们学生都干了什么?!”领头妇女理直气壮。

“李阿姨,我什么都没干。”小梅振振有词。

“你还好意思叫我阿姨?!你背着我跟叔叔眉来眼去,你以为我不知道?!”李阿姨忿忿:“你还缠着他给你买礼物,他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平时都舍不得给我买点啥,自从你来天城,闲钱都花在你身上了!”

李阿姨的老公姓魏,老魏跟小梅爸爸有点交情,老魏是天城人,因此小梅来天城财大,她爸爸拜托老魏多关照下。

老魏虽然50出头的年纪,但是保养得当,看上去仍风度翩翩,一般不熟悉的人以为他四十不到。

但是他老婆李阿姨没读过什么书,性格泼辣,平时在家里吵吵嚷嚷嗓门大,夫妻没啥共同语言。

老魏□□工作,平时没事儿喜欢看看小说,听听评书。小梅来天城后,老魏很是照顾,一开始带到家里吃饭,但是老婆看他老带着年轻姑娘回家,很是不满。

于是,出于对晚辈的关心,老魏有时候周末没事儿会到学校接小梅出来,到天城市里酒家打牙祭。学校食堂再好,吃多也腻歪,因此小梅每次也很高兴魏叔叔来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