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转眼间,两年过去,成功进入十八岁的盛熙再次感受到了日子的难熬。
这两年,先是中州的雪灾,闹得整个朝廷喧嚣不休。
争吵不休的两派,一方说着都怪粮仓修建不及时,另一方说着要不是早有准备派晋王前去,怕是灾害会更加严重。
到底是谁的责任先放在一边,盛铭这些年在中州也算是干了件好事。
起先盛铭打算随便修修就打道回府,只把修粮仓当做过场。没想到盛铭修的时候,恰好遇上了个匪夷所思的离谱遭遇,心一横决心修好再回来。
盛铭自愿留在中州,盛熙当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废话,这种麻烦精还是在外面比较安稳。
这不,粮仓今年就派上了用场。
中州今年还没过腊月天上就开始飘起了雪花,后来更是从腊八开始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雪。
下雪本来没什么,但一直没有晴天,雪难以化去,堆在房顶上,就将不少百姓原本就不太坚固的房梁硬生生压断了。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没有可以御寒的房屋,那与直接等死没什么两样。
后来朝廷出面安置这些难民,直接就将他们放在了粮仓当中,虽说环境不算好,但到底能够御寒。
这也算是一桩功德,没想到也正因为这个,当地的百姓还给盛铭写了封万民书,赞颂他的美德。这不一开春,盛铭就打算正式回京了。
再说盛熙,这些年他虽然不说励精图治,但到底也算是兢兢业业。
黎枝也早就从原本的翰林院编修一路升职,如今虽说挂名在了户部,但是日常多是跟在盛熙身边,多与阁老们参谈正事。
因此明眼人也都看出来了盛熙对于黎枝的重视,如此铺路,怕是对亲儿子都没这么好。
一开始对于黎枝升职如此迅速,还有不少人有意见,认为黎枝是奸佞,专门迷惑皇上。但是黎枝也算是有能力,担得起盛熙给予他的那份信重。
而且那一年同年的进士们得重用的也不只是黎枝一个人,当年得罪王阁老的沈学迁如今也颇受重用。
皇帝选贤任能,重用贤臣,这让史官们只好闭嘴,安安静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作无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