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探听明白了,那叛军的首领叫宫云杰,原是六安闸的河工领头。想必当初看着河闸损坏,担心朝廷问罪便直接反了。”坐在下手的晁逡说到。
晁逡是这次出兵盛熙亲点的副将,他的祖父是当年平定边北的定远将军晁辉。晁辉从战场上退下来之后,晁家依旧有不少子侄坚守在战场上。
这晁逡今年三十岁,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爹上了战场。
之后战事猛变,晁逡他爹阵亡在玉门关,晁家下一代人只剩下了晁逡。
如此忠良之将,盛锳如何也不能让晁家连个后都没有,便下旨将晁逡诏了回来。
晁逡回京之后,一直渴望再次远赴边关建功立业。可皇帝的旨意不可违背,再加上那次战争之后,北边也还算安稳,他也就一直留在了京城。
这次盛熙御驾亲征,之所以想到了他,还是黎枝给举荐的。
一是晁逡回京之后娶妻生子,过了许多年的安稳日子,孩子自然也生了不少,也说不上晁家绝后。
二是到底是南行,皇帝离京,京城里面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王玟。盛熙虽不认为王玟敢直接趁自己不在篡位,但是到底还是找个底细清白又有经验的副将来的靠谱。
“未必,如今河闸已断,谁知道真是河水冲垮的,还是那宫云杰早就有意想反故意所为。”晁逡的话音刚落,另一道声音当即提出了反驳。
说话的人叫许堃,他与黎枝是同年考生。刚考完被授官外放,外放的地点好巧不巧正是池州。
当年葛清一案之后,葛清他爹自然也被罢官流放,补上这个缺口的恰好是许堃。
原本许堃正等着三年政期结束,考校政绩好调回京城。谁能想到,这天时、地利、人和一条不沾,这事之后,皇帝不问罪都算是好的,更别说高升了。
可谁不是数十年寒窗苦读上来了,哪能甘心这辈子只做个小官。许堃可算是恨死宫云杰这群乌合之众了,他只等着这次戴罪立功,好让皇帝看见他的才华。
两边人就此争吵不休,可如今论这些原因早已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平乱。
盛熙喊停了他们的争论,转而问如今该如何是好?
宫云杰此时已经占山为王,再讨论其谋反动机毫无意义。盛熙此次来,其实说白了也不知是为了平定叛乱。
几千人的小范围叛乱,又带着流民生事,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会变成大事。
可现如今,遭受水患的六安河下游百姓不少已经在官府的安排之下,尽然有序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从这里就能看出,宫云杰这帮人根本翻不起多大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