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探春等人已命人放了船,贾母见了,又邀着刘姥姥上船。
凤姐见了,忙问王夫人早饭摆在哪。
还不待王夫人回话,贾母回头道:“你三妹妹那里就好。”
说罢,领众人上了船,凤姐忙同探春抄近路去秋爽斋摆饭。
在船上又赏了一回景,下了船去了晓翠堂。
东西已经预备齐全,众人都坐了。
刘姥姥人老成精,听了鸳鸯的话在饭桌上扮丑说笑,逗得贾母更加开怀。
趁着贾母高兴,刘姥姥忙道:“哥儿这米吃起来确实不一般,比我们庄子上种了卖给贵人的还好,也不知是什么品种。”
“这个外面可没有。”贾母笑着道,“我前些年胃口不太好,他孝顺,让人用几种水稻研究出来的。”
“子孙这般孝顺,老太太真是有大福气的人。”
“也就他平日让我舒心些。”贾母心中更顺畅,又道,“姥姥若吃着好,待会让他给你些种子,就是怕你们那不好种。”
刘姥姥起身谢了:“托老太太的福我们也能种来新鲜新鲜。”
贾母遂向贾琈道:“若有多的,匀点给姥姥。”
“老祖宗都应下了,我还能没有?”贾琈笑着道。
“你这猴儿。”贾母笑着让人打他,“难不成我还逼你了?”
宝玉忙笑着要去打贾琈。
众人正闹着,忽听外面传来鼓乐之声,贾母问道:“谁家娶亲了?”
王夫人忙回:“是那十二个女孩子在练习吹打呢。”
“既如此,唤进园子来演习。”
凤姐听了,忙吩咐摆条桌,贾母摆手道:“摆在藕香榭的水亭上最好。”
众人皆夸贾母品味好,那里最好。
遂一齐又上了船,至藕香榭。
大家坐定,贾母让吃酒行令,玩闹一通,又听了戏,往栊翠庵吃了茶。
贾母忽觉乏倦,命王夫人和姐妹们招待好薛姨妈,自己往秋爽斋休息。
薛姨妈坐了会也辞出,宝玉等人见王夫人休息了,拉着刘姥姥又游了一通。
晚间,贾母醒了,但白日走得太多,觉得不舒服,回房休息,众人也就散了。
刘姥姥随凤姐出来,道别道:“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又夸了这些日的见闻。
凤姐听了,开玩笑道:“都是为你,老太太累病了,大姐儿也因在风地吃了块糕发起热来。”
“老太太有年纪的人,不惯劳乏。”刘姥姥忙叹道,“小姐儿应是不大进园子,这种生地小人家原不该去,奶奶仔细是不是撞客了。”
凤姐听了,忙让人念了《玉匣记》,又让人去送了花神,大姐儿果然安稳睡着了。
忙给刘姥姥道谢,又请她给大姐儿取名。
刘姥姥问了生辰,取了‘巧哥儿’这名。
凤姐听了自然欢喜,又让平儿带刘姥姥去打点明日要带的东西。
刘姥姥看了,虽有些焦急没有今日说的那种子,但依旧千恩万谢辞了凤姐儿,回贾母处歇息。
次日,待大夫给贾母看过开了药,王夫人等也来看过走了,刘姥姥方同贾母辞别。
又同鸳鸯出来,鸳鸯给了许多衣物、点心等,只也没种子,刘姥姥不觉有些灰心。
待出来,吉祥正等在角门,笑道:“姥姥可让我好等。”
刘姥姥笑着迎上去:“没想爷在这等着,我们出来得太晚了。”
“您老叫我名字就成。”吉祥笑道,“种子已让人搬上车了,不过有句话要同姥姥说。”
“您说。”
“这种子虽是自家的,但也珍贵,府里也就老太太和小姐们能吃,姥姥拿了去自家种就行,可别送人了。”
刘姥姥听了,知道要求,忙道:“您放心,自是只有自家种,不会给人的。”
“有姥姥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吉祥说完,小厮们也将刘姥姥带回去的东西装好了,便送她上车,自去向贾琈回话。
贾琈知道后,也就丢开这事,依旧看书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