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去校长室走了遍过场,拿上要用的东西,还没等进班。大校长亲自去领了个转校生的消息就已经在高二年级传了一圈儿了。
双源的文理科水平相当,前七个班儿都是理科。一班最好,聚的都是拔出来的尖子,剩下的六个班按成绩平均分配。
何霄进一班,这算是意料之中,他爸能对他不闻不问,但对他的前途还没下得了这狠心。
上铃已经响了,何霄抱着东西跟着走,一班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姓郑,打眼一看就能看出是那种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
一班对着七班,都在二楼,走到门口,差距也就显出来。
虽说是平均分,但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七班排最末,分进去的多数是些找关系进来不好管的学生。
每个学校都得有,避不开。本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可为了显得公平公正,上边儿偏偏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七班安排在了一班对面。
一下了课,那才真是冰火两重天。
屋里的人比何霄想的多,为了坐得下,两两一桌的分了六列,一水儿低着头写着卷子。
班主任站上讲台,拍拍手,底下的人这才陆续抬起脑袋。
双源二中成绩一直不错,虽说跟成州的附中比不了,但在全市说个第二,也没学校再敢说第一。
得益于这小十年里全省抽风似的比着卷,终于成功的给分数线卷的一年更比一年高。
本来地方就小,素质教育就是过过嘴瘾,这下索性更是省心,除了学也没别的了。
约卷越学,越学约卷,卷得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爹妈们也像上了热锅的蚂蚁,生怕慢一步耽误了自家孩子的大好前程,托人送礼找关系的把人往二中塞。
所以二中除了市区本身,每年也还会收不少外市和周围县区的学生,通通和在一起。
再大浪淘沙的靠着一场场考试筛出那点儿金子,特殊提溜出来,配上最好的师资,凑出一个一班。
自我介绍的环节逃不过,何霄站在讲台上,底下的目光复杂,打量的,探寻的,都有。
但更多的还是淡漠,无暇关心也并不在乎。
“我叫何霄,新转来的,有缘跟大家做同学,以后还请多包涵。”
他象征性的说上两句,讲台下也象征性的鼓几声掌,稀里哗啦的声儿褪净了,就又都低下头。
“行,准备准备上课吧。”郑老师扫了一圈,也没多说什么,“现在班里就剩下后边儿有个空位,不过也不用着急,一班的座儿每回月考完都换。”
何霄点点头。
屋里除了靠后门的位置还有一个单桌外,能坐人的地方都已经被挤的满满登登。
最后一桌坐着的是个带着眼镜的男生,正埋着头写数学学案,见他过来忙把胳膊肘往回缩了缩,就快怼墙上了。
“没事儿,”何霄说,“不用动,不影响。”
“啊。”男生愣了一下,又把胳膊伸过来,怯生生的说了句,“那个……我叫宋江洋。”
何霄点点头,笑笑,“何霄。”
“知道的,刚刚听到了。”宋江洋犹豫的看着他,“你……是要跟我一桌吗?”
何霄:“不方便?”
“不是不是。”宋江洋忙摇头,“我成绩不好……在班里…排最后。”
何霄反应了一下,也算是彻底明白了这“每回月考座都会再换”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