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着“望海潮”,离开宋国首都即墨,已有三四日的时间。这一路上,李良玉看够宋国的秀丽山川,心境也愈发开阔。
她早上就起来修行,吸收天地灵气入体,速度竟然也不比在福泽深厚的太微书院慢。
吕师兄告诉她,这是可能是因为王弗放置了琉璃宝灯的缘故,这艘小船自成了一个小型的聚灵结界,对于修行者极为便利。
如此,李良玉还得感谢王弗。
正这样想着,清晨之中,忽然传来清脆喧闹的鸟叫声,一睁开眼,葱葱郁郁的山林之景,又一次扑入眼前来,总是常看常新。
李良玉心有所动,便停止修行,静看山水。
看的时间久了,自然有所感悟,身心和周围灵气融合得更加恰当。
目光所及之处,一片春意景象,心中随之坦荡。一呼一吸间,竟然也能感觉到群峰的起伏,沉寂的万山也在呼吸。
峰之笔墨,树之苍翠,水之荡漾,天之深邃,乃是本色。
万物流转法则,唯自然耳。
有此顿悟的一刻,李良玉从怀中掏出那本蓝皮的《太一虚无自然本起经》。这是初次见面时道士哥哥送她的礼物。
她当时推脱着不要,说自己不认识字,他却说总有一天她会认识的,到时候再看就行了。
他已经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吗?如今,她果然认识了字,并慢慢理解了书中的道理,走向了修行之路。
抚摸着书上的墨痕。
想象着道士哥哥也曾经将此书一遍一遍地翻阅,手指和目光皆在上面停留。
柳师叔说,世界万物之生灵,气息各有不同,也不会随意消散,照这个道理,上面应该还残留些许道士哥哥的气息。
这时,船舱忽然传来男男女女的争执声。李良玉把书收好,寻声找去,才发现是以王弗为首的书院弟子,在为难阿鲲大叔,他们吃厌了干粮,烤鱼,水煮鱼,鱼片汤来来回回吃也吃遍了。
面对日复一日的早餐,来了火气,直接推到了一边,摆起了脸色。
阿鲲没有办法,点头哈腰地道着歉,全身透露着局促不安。
吕思衍就站在他身后,同样面露难色。他怎么会不知道,大家实际上针对的是他这个带队人。
便挥手让准备早餐的阿鲲下去了,自己来应付这些孩子。
“去太华的路道阻且长,我们都应该忍耐着些。”
可王弗并没有被他这样的话劝服,目光灼灼道:“我不想忍耐。”
“那你们想怎么样?”
“我们想去镇上,在客栈住一晚,而不是在摇摇晃晃的床上睡觉,再饱餐一顿,添置一些糕点回来。”
吕思衍皱起眉头,他已经参加过两次仙缘大会,每一次同去的,虽也有贵族学生,但大多都忍耐了下来。但眼前这些孩子气焰嚣张,完全没有定性,哪里像是能进太华的好苗子。
他拿出地图,耐心解释道:“我们现在出发不久,到达下一个大城市,还需要五天的行程,你们且在忍耐一些时日。”
王弗大为不悦,声音也不由得拔高:“你还要我们等五天?”她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吕师兄真是迂腐极了。
“沿途没有城市,难道我们改变方向,就不能去找城市吗?”
吕思衍一脸肃然,并不同意:“这会严重耽误我们的行程。”
这话更是无稽之谈:“距离仙缘大会明明还有大半个月,我们就算耽误一两天,难道就耽误不起吗?”
吕思衍还想争辩些什么,瞬间又觉得有些无力:“……早点去太华,可以熟悉一下考试环境,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就不要在这些无足轻重的事情费工夫了吧。”
“可我并不觉得这是无足轻重,要是吕师兄和我们想法不同,我们就分开行动吧。”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身为队伍中的年长者,怎么可能对这群孩子做事不理呢?但他们就是要去找城镇,他也无可奈何。
像文崇明邓半夏这样听话的孩子,只是随着大流走,根本没有自己的意见。崔选虽然在孩子们心中很有威望,但他也在船上呆烦了,因而站在了王弗这一边:
“我们就是想下船走走,能找到吃的最好,再不济下去走走,转换一下心情。不然成天待在船上,我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两方人马争执谈判,最后事情定下来。由哑巴阿鲲看船,他们当日下船,不管能不能找得到落脚吃饭的城镇,最晚次日黄昏前回来。
李良玉全程置身事外,等她知晓这一消息时一切已经决定好了。她对所谓的休息和美食没有兴趣,本想留下来和阿鲲大叔待在一起,但王弗借口到时候买东西,需要有人提,把她给叫走了。
她便被迫跟着大部队走。
这大概就是群体旅途的坏处,不能只考虑一个人的心情,而是要照顾大部分人的需要。
停好船,下了岸。
吕思衍师兄带着一大群孩子在荒野之中行走,孩子们总是对一切新鲜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甚至有几个孩子提议要在山里面打老虎吃。
但考虑到大家并不会处理生肉,也没有料理经验,也值得作罢。
只想着去大城市里好好吃一顿。
然而,由于孩子们性格散漫,拖拖拉拉,没有赶路的经验,直到天黑,他们都没有遇到城镇。
崔选等一众孩子,还以为是吕思衍指错了路,急得他晕头转向地解释,你在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方向没有错。
但大家都还是倦了。
周围的环境完全黑下去,似乎给人一种看不见前途的晦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