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我的爱人在七零 > 第1章 穿越了?喜当妈?

第1章 穿越了?喜当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明白,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份固执的疼爱有多珍贵。

“嗯。”她低低应了一声,小口啜着红糖小米粥,细腻的蛋羹在舌尖化开。

她刻意把整碗蛋羹都吃完了——这东西凉了容易腥,实在不适合留给孩子们。

倒是那碗红糖粥,她只勉强吃了几口就放下了勺子。

前世多年的胃病让她养成了少食多餐的习惯,而原主这副身子经过连日的折腾,更是虚弱得连进食都成了负担。

瓷碗里金黄的小米粥几乎没怎么动过,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咋就吃这么点儿?”苏母皱眉看着剩下的粥碗,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女儿瘦削的手腕,“怪不得瘦成这样……”

“实在吃不下了,”苏晚轻声解释,“等饿了,我再吃吧。”

苏母叹了口气,利落地收拾起碗筷:“我放锅里给你温着呢,夜里想吃了再吃。”她走到门口又折返回来,掀起门帘时带进一阵寒风,“柴火不多了,回去后,我让你爹和哥哥们拉一车来,可不能冻着你们娘几个。”

“谢……谢谢娘,辛苦爹和哥哥们了。”苏晚生涩地吐出那个称呼,耳尖微微发烫。

这种客套话在二十一世纪再平常不过,此刻说来却格外别扭。

苏母闻言一愣,随即笑着摆摆手:“傻闺女,跟亲娘还说这个?”她想起那些下乡知青也总爱把"谢谢"挂在嘴边,不禁摇头,“咱们自家人,不说这些虚的。”

苏晚还未来得及回应,苏母已经风风火火地掀开棉布门帘,一阵刺骨的寒风趁机钻进屋里。

“大娃还在他大伯爷家吧?我去把外孙接回来,你好好躺着,可别出门吹风!”

话音未落,那抹深蓝色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风雪中,只留下门帘还在微微晃动。

苏晚望着晃动的门帘怔了怔,嘴角不自觉地浮现一丝苦笑。

这位风风火火的母亲,倒是和原主记忆中的形象分毫不差——永远这么雷厉风行,连给人反应的时间都不留。

苏晚重新躺回炕上,身体仍有些虚软无力,看来还需要将养些时日。

她环顾着这间婚房,从原主的记忆里得知,这座宅子共有三间青砖瓦房——这在生产队里可是数得上的好房子。

靠东的屋子用木板隔成了灶间和堂屋,西头那间如今堆着杂物,而她所在的这间,便是当初的婚房了。

这青砖黛瓦的房子,正是张建业当年最拿得出手的家底。

虽说他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帮衬,在讲究“人多力量大”的农村算是硬伤,可这三间亮堂堂的瓦房,到底让不少姑娘家动了心。

要知道在这年头,建筑材料比地皮金贵多了,有钱都没处买去。

婚房显然是精心收拾过的,四四方方的火炕占了小半间屋子,横着躺五个大人都绰绰有余。

炕沿两侧整齐地摆着四个朱漆炕柜,炕尾搁着张矮脚炕桌。

靠墙立着个樟木大衣柜,旁边是带着椭圆形镜子的梳妆台——这可是原主最体面的嫁妆之一。

门边摆着个脸盆架,搪瓷盆上方的横杆挂着两条洗得发白的毛巾。

就这些家什,在70年代的农村已算顶体面了。

好些姑娘出嫁时,不过拎着个包袱,里头包两件旧衣裳就过门了。

正想着,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声响,苏晚心头一紧——是苏母带着孩子们回来了。

果然,不一会儿就听见院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娘,你好些了吗?”一个稚嫩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飞快地冲到炕前,正是原主的大儿子张保国,小名大娃。

虽然才五岁,但那双眼睛却透着超乎年龄的懂事与担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刚走,母亲又卧病在床,这些日子大娃已经学着照顾弟弟妹妹了。

只是年纪太小,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

“......娘已经好多了。”看着孩子焦急的小脸,苏晚心头突然一软。

不知是母子连心还是其他,她下意识伸手摸了摸大娃的脑袋。

“娘......”

“娘......”

两个奶声奶气的声音紧接着响起。

双胞胎眼巴巴地站在炕边,小手扒着炕沿,仰着小脸望向她。

“大娃、二娃、安安,快上炕来,别冻着了!”苏母风风火火地跟进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雪沫一边催促。

“嗯!”大娃应得干脆,先是抱起小妹,吃力地往炕上托,又细心地帮她脱掉小布鞋,整齐地摆在炕沿下。

苏晚下意识伸手接过小女孩,没想到小家伙一入怀就紧紧搂住她的脖子,软软地唤着:“娘......”

这一声呼唤让苏晚怔住了。

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小女儿张安安——现在也是她的女儿了。

小女孩乖巧地依偎在她怀里,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

三个孩子的名字在记忆中浮现:大儿子张保国5岁,二儿子张卫国3岁,小女儿张安安3岁。

原本取名张安国,是原主觉得女孩子叫这个名字不好听,才改成了安安。

“娘,抱......”二娃见妹妹被娘亲抱着,也急急地伸出小手。

苏母笑着帮二娃脱下鞋子,把他塞到苏晚另一侧。

正要转身去抱大娃,却见小家伙已经利落地自己脱鞋爬了上来。

“大娃真能干!”苏母欣慰地摸了摸大娃的头,看了眼窗外渐暗的天色,“饿不饿?姥姥去给你们拿吃的。”

“饿!”二娃立刻扬起小脸。

“饿......”安安也小声附和。

“好好好,姥姥这就去。”苏母乐呵呵地往外走,临走还不忘叮嘱,“小晚,你看着点孩子们,别让他们闹着你。”

大娃熟练地把炕桌拉到中间,让弟弟妹妹规规矩矩地坐好,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苏晚裹着被子靠在炕柜上,静静地看着这三个孩子——从今往后,就是她的儿女了。

不一会儿,苏母端着木托盘进来。

晚餐是红糖小米粥、水煮蛋和烤红薯,分量只够三个孩子吃。

“娘,您也一起吃。”苏晚沉下脸,语气不容拒绝,“您这样,让我怎么有脸回去见爹?”

“姥姥,吃粥粥~”大娃已经舀起一勺小米粥,踮着脚往苏母嘴边送。

“哎哟,真是怕了你们了。”苏母看着女儿严肃的神情,恍惚间像是看见了自家那个说一不二的老头子,只得妥协。

转身去灶间端来一碗小米粥和半块烤红薯,至于鸡蛋,她是说什么也不肯碰的。

苏晚见状,知道这是老人家的底线,便不再多言。

饭后,苏母利落地收拾好碗筷,把灶台擦得锃亮。

“锅里还温着粥,热水也烧好了,睡前记得再吃些,然后泡泡脚再睡。”

苏母絮絮叨叨地叮嘱着,粗糙的手把女儿的被子又掖了掖。

“知道了,娘。”苏晚作势要起身相送,实则心里明白:一来年关将近,娘家离不开这个当家主母;二来自己与原主性情迥异,暂时还是保持些距离为好。

等“丧夫后性情大变”的说法传开,再亲近也不迟。

“躺着别动!外头风大,仔细又着凉。”苏母一把按住女儿,“有事就托人捎个信,别总闷着。”

“嗯。”苏晚乖顺地应下。

这副身子确实虚弱得厉害,摸上去只剩一把骨头了。

苏母临走前又挨个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这才裹紧头巾踏入暮色中。

虽然青山一大队和三大队相距不远,但积雪覆盖的山路,少说也得走上半个时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