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东方刚泛起鱼肚白,熹微的晨光悄然穿过斑驳的窗棂,洒在一间破旧不堪的茅草屋内。
柳知夏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辗转翻身,缓缓睁开双眼,屋内弥漫着陈旧腐朽的气息,几件简陋的家具东倒西歪,更显寒酸。
回想起昨日历经波折,好不容易才从柳万山手中收回地契,柳知夏暗自松了口气。
今天,她打算前往镇里,卖掉之前捡的核桃,换些银钱购置调料。
当她起身寻找钱袋时,才惊觉原主竟穷得叮当响,翻遍屋内各个角落,连一个铜板都没找到,看来只能徒步前往镇里了。
柳知夏简单洗漱后,用背篓将核桃小心翼翼的装好,背在肩上。
踏出家门,清新的晨露扑面而来,湿润的泥土散发着质朴的芬芳。
虽道路崎岖遥远,但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
沿途,鸟儿在枝头欢唱,似在为她加油鼓劲;微风拂过,路边野花摇曳生姿,仿佛在为她指引方向。
柳知夏背着核桃,在蜿蜒山路上已踽踽独行整整一个时辰。
晨露打湿的布鞋沾满细碎泥土,远处霭雾尚未散尽,山雀在林叶间穿梭啼鸣。
当瞧见镇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时,她额前早已沁出细密汗珠,脚步却愈发急促。
集市上,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成一片。
柳知夏在集市的角落,觅得一处空位。
她弯下腰,双手稳稳托住竹篓底部,轻轻将核桃倒出,一颗颗饱满的核桃,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
随后,她扯来一块粗布,在摊位前铺好,又找来一块木板,用炭笔歪歪扭扭写上“三文钱一斤”。
过往的行人,有的只是匆匆瞥一眼,便抬脚离去;有的停下脚步,拿起核桃端详片刻,却又因嫌麻烦,转身离开。
柳知夏守着摊位,暖阳渐渐升高,集市愈发喧闹。
身旁卖菜的大娘已卖完大半,而她的核桃却少有人问津,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藏青色长袍,头戴瓜皮帽的管家模样的人,迈着四方步,慢悠悠地朝这边走来。
管家走到摊位前,目光在核桃上停留片刻,俯身捻起一颗,放在掌心反复摩挲,又放到耳边轻轻摇晃,听到果仁碰撞的清脆声响后,满意地点点头。
“姑娘,你这核桃看着倒还新鲜,不知价钱如何?”
管家开口问道。柳知夏顿时来了精神,赶忙起身,脸上堆满笑容:
“这位爷,我这核桃只卖三文钱一斤,个大皮薄,果肉饱满,在这集市上,性价比数一数二!”
管家闻言,微微皱眉:
“三文一斤,虽说不算离谱,可也不算便宜。你再便宜些,我多买些。”
柳知夏面露犹豫,思索片刻后说道:
“管家爷,我这核桃都是从山上精挑细选来的,成本着实不低。这样吧,二文八一斤,已经是最低价了。”
管家爽朗一笑:
“行!看得出姑娘实诚。近日我家小公子正嚷着要吃核桃,你这核桃来得正好。给我称十斤。”
柳知夏喜出望外,连忙手脚麻利地称重、打包。
管家付了钱,接过核桃,正要转身离去。
柳知夏脑子一转,快步上前,礼貌地叫住他:
“这位爷,请留步!”
管家停下脚步,疑惑地回头。柳知夏脸颊微红,眼中却透着几分期待,说道:
“我看您出手豪爽,对山货又懂行。除了核桃,我还能弄到新鲜菌子,都是刚从山上采的,像鸡枞、牛肝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您家小公子指定爱吃。此外,还有榛子这类山货,都是纯天然的,品质绝对有保障。要是您感兴趣,下次我一并带来。”
管家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摸着下巴思索片刻,说道:
“想不到姑娘门路还挺广!我家老爷和小公子都爱吃新鲜菌子,对榛子也颇为喜爱。这样吧,你要是能带来品质上乘的货,价钱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