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这“改良版鸡蛋仔”能更具卖相,柳知夏陷入了沉思。
她的目光在屋内逡巡,落在一只雕花木碗上,那碗口圆润,大小正合适。
她灵机一动,快步过去拿起木碗,心中燃起新希望。
柳知夏再次架好平底煎锅,舀一勺面糊倒入锅中,趁着面糊未凝,迅速把木碗倒扣在上面。
待边缘稍定型,她小心掀起木碗,一个圆整的“鸡蛋仔”雏形就有了。
接着,她用锅铲沿边轻轻铲起翻面,随着“滋滋”声响,底面也变成诱人的金黄色。
“成了!”
柳知夏兴奋地叫出声,看着盘中几个外形圆润、色泽金黄的“鸡蛋仔”,脸上满是成就感。
虽说没有精致花纹,但外形已改善许多。
她想起家中自制的蜂蜜和果脯,便将蜂蜜均匀刷在“鸡蛋仔”上,再撒上切碎的果脯。
望着这份精心制作的点心,柳知夏仿佛已看到它在糕点铺大受欢迎的情景。
可柳知夏没有满足,她深知要在竞争激烈的糕点行当立足,光有这“鸡蛋仔”远远不够。
她回忆起儿时母亲做过的桂花糖糕,那软糯的口感、馥郁的桂花香,至今仍让她回味。
柳知夏翻出家中存放的糯米粉,又到院子里摘下几枝开得正好的桂花。
将桂花洗净,用白糖腌制起来。随后,她把糯米粉倒入盆中,加入温水,搅拌成絮状,再揉成光滑的面团。
面团分成小块,擀成薄片,刷上一层薄薄的熟油,撒上腌制好的桂花和白糖。将薄片卷起来,切成小段,放入蒸笼。
大火蒸了一刻钟,揭开蒸笼,一股浓郁的桂花香扑面而来。
柳知夏拿起一块桂花糖糕,轻轻咬了一口,软糯香甜,桂花的香气在舌尖散开。
“就是这个味儿!”
她嘴角上扬,眼中满是对未来糕点铺的期待。
此时,窗外夜幕已深,月光如水洒在小院里。
柳知夏看着屋内摆满自己精心制作的糕点,心中满是成就感。
柳知夏伸了个懒腰,缓缓吹灭了摇曳的烛火,屋内瞬间被黑暗笼罩。
她轻手轻脚地爬上床,缓缓躺了下去,床垫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窗外,月色如水,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给屋内添了几分静谧。
柳知夏望着朦胧的月光,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明天,天一亮,她就要去西街口看看糕点铺的装修进度。
不知道工匠们有没有按照她的设想,把店铺布置得温馨又雅致。她在心里默默勾勒着店铺的模样:
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几幅描绘糕点的精美画卷,木质的货架擦得锃亮,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紧接着,她又想到了烤炉的事儿。在这古代,要做出一个合用的烤炉并非易事。
但柳知夏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