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方是不是在空气里加了石头。她摸了摸胃,感觉什么沉甸甸的东西压在那里。
她上场的时间还有很久。她是种子选手,分组在后面一些。
她仿佛能听见前场观众的山呼海啸。他们在为新的个人最好成绩尖叫,为每一个完美的跳跃鼓掌。
他们如此热切地等待选手们带来的惊喜。
但尹宓的选曲可不是惊喜。
他们压根没听过这个名字,一开始还以为是那个《FLY ME TO THE MOON》,但音乐放出来的一瞬间就知道不是那首。
尹宓从背向裁判席转向正面,将手臂如同水袖一般甩出去,另一只手顺势下落。她向后退,将手臂收回身侧。
人体展开的面积越小收缩得越紧,越能显示出无助软弱孤单等负面情绪,就好像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一个人缩在角落来表现自己的恐惧。
《嫦娥奔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主角发现自己机关算尽却最终什么都没得到,哀莫大于心死。
但这个状态很短暂。因为原剧主角是一个想方设法豁得出去的女人。
所以第一个跳跃3A,代表了她转换的一瞬间。
“让我们看看,第一个跳跃——哦!”
尹宓撑了一下冰面,迅速站起。
3A落地摔倒,等于白干。
她的脑子开始迅速运转,这时候那里顾得上情绪表达。她必须要把分数捞回来。
原本三个跳跃的安排是单跳连跳单跳。
短节目最后一个跳跃可以乘一点一倍的分,但一旦出错无可挽回,心理压力会非常大。
要紧的比赛里尹宓绝对不敢把连跳放在最后。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最大化最后这个单跳的分数。
毫无疑问,按尹宓的配置她肯定会放3Lz在这里。短节目不允许上四周跳。
那么中间的连跳就只剩下3F3S开头接3T或3Lo。
在短节目的最后放最难的一种跳跃对选手的体力要求很高。所以一开始报上去的配置没有这么高。
因为尹宓有全场唯一的3A顶着。
现在一摔3A变2A,她不得不放手一搏了。
进自由滑不是她的目的,她的目的是领奖台。只有那样她才能保证自己拿到那个名额。
她不能放弃每一分。
但上一次上领奖台好像是三年前的事了。
乐曲变得复杂,尹宓随之跳起。
“连跳来了!3F3T,非常完美。看来第一个跳跃的失误并没有干扰到她的情绪。”
“尹宓毕竟是一名老将。今年是她的第三个冬奥周期。虽然我们都说她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选手,但实际上她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
旋转,尹宓在天旋地转,她的选曲也叮呤咣啷地回荡。
观众们有些面露难色。有的试着想跟上这奇怪曲调的拍子未果,只好讪讪放下两只手。
他们听不懂什么叫“ 人间匹配多和美, 荐瓜持酒庆佳期”,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这首曲子非常悲伤,非常非常的悲伤。
她滑了这么久的冰,难道心里留下的只有悲伤吗?
尹宓正巧在一声锣鼓响起的时候停止了旋转。她双手在头侧挽花,而后一手作出倾倒酒壶状,另一只手垫在底下做酒杯。
她抬起手的动作太沉重,抬起头时一双眼睛里的悲伤满溢。即便是不能理解戏曲美学的外国人也被这一瞬间的哀伤镇住。
神秘遥远的东方一直是西方创作的灵感源泉。其实他们骨子里是有欣赏这种美学的能力的,奈何总是过于高傲,要把好好的故事涂上他们乱七八糟的颜色。
尹宓在为最后的勾手三周跳加速。她脚下的动作很用力,上半身却不忘向远方伸出。
两个方向的延伸将悲伤婉转的情绪延长,随后在观众反应前她已经起跳。
“勾手三周跳,进入得非常快,感觉步伐衔接完成后马上进入了。”解说们惊奇感慨。
能跳四周跳的选手,在跳三周跳的时候确实显得游刃有余许多。
尹宓并没有因为最后一个跳跃的完成松懈。她再次完成一组燕式旋转。
男声吟唱到第一遍的“想嫦娥独坐寒宫里, 这清清冷落有谁知”。
每一个中国女单似乎都有及其在行的旋转姿态。
为了扣合独特的旋转姿势这一点,尹宓当年苦练许久,终于在平衡与速度之间能空出双手来做姿态。
尹宓在提刀的同时将一只手轻轻扶在鬓边。她发髻上淡雅的云追月映衬着这一姿态,格外引人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