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那我们是不是能一直当一家人了?就像爷爷说的那样。"
厨房门外的脚步声突然停住。林冬梅抬头,看见沈青禾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空茶杯,眼圈通红。
夜深了,铁柱在客房睡得四仰八叉。林冬梅轻手轻脚地给他掖被角,转身差点撞上站在走廊的沈青禾。
"吓我一跳......"
"来看星星吗?"沈青禾指了指院子,"边疆的星空特别亮,我想让你也看看。"
二月的院子还积着残雪。她们并肩坐在石凳上,呼出的白气在空中交织。沈青禾突然掏出个小铁盒:"给你。"
盒子里是枚边疆医院的奖章。"优秀援边医务工作者"几个字在月光下闪着光。
"为什么......"
"因为有你。"沈青禾轻声说,"每次想放弃,就看看你寄来的信和铁柱画的画。"
林冬梅鼻子一酸。那些歪歪扭扭的信,是她每晚跟着广播一个字一个字学的。
沈青禾突然握住她的手:"冬梅,我......"
"嗯?"
"我想正式领养铁柱。"沈青禾的声音很轻,"用我们两个人的名义。"
林冬梅的眼泪砸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沈青禾慢慢为她戴上那枚新戒指,冰凉的金属很快被体温焐热。
"还有......"沈青禾凑近她耳边,呼出的热气拂过耳垂,"等政策允许了,我们去南方,听说那边......"
窗户突然"吱呀"一声。两人抬头,看见铁柱的小脑袋迅速从窗边缩回去,还故意大声打呼噜。
她们相视一笑。沈青禾就着这个姿势,轻轻吻了林冬梅的唇角。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
开春后,加工坊后院真的辟出了一小块药圃。铁柱负责每天浇水,小脸晒得黑红。雪莲种子发芽那天,他兴奋地拉着两个姐姐来看。
"像不像我们?"沈青禾突然说,"边疆的雪莲在青峦山扎了根。"
林冬梅蹲下身,手指轻触嫩芽。阳光透过新叶,在她指间的银戒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铁柱在两人中间蹦跳着,影子在地上合成完整的一团。
傍晚时分,三人围坐在院子里规划扩建方案。沈青禾的边疆笔记和林冬梅的账本摊在石桌上,铁柱用蜡笔在纸上画着想象中的"大工厂"。
"先申请商标。"沈青禾指着草图,"就用'楚林方'这个名字。"
"后山可以承包下来种金线莲。"林冬梅翻着养父的笔记,"按爹说的方法育苗......"
铁柱突然举手:"我能有个小实验室吗?像沈伯伯家那样的!"
"能。"沈青禾揉乱他的头发,"还要给你请最好的老师。"
暮色渐浓时,林冬梅起身去开灯。转身看见沈青禾和铁柱头碰头研究种子,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窗台上,养父的旧怀表走得稳稳当当,旁边是楚医生那本《金匮要略》。
夜风送来远处广播声,正在播放新出台的农村经济政策。林冬梅摸了摸无名指上的银戒,走向她生命中最珍贵的两个人。
芒种前的阳光已经带着暑气。林冬梅站在新厂房门口,不停地扯着的确良衬衫的领子。这身"接待专用"的衣服浆洗得发硬,蹭得她后颈发红。
"别动。"沈青禾从背后伸手,温热指尖轻轻抚平她翻起的衣领,"记者马上就到。"
林冬梅耳根发热。沈青禾今天穿了件湖蓝色的确良连衣裙,是省城百货大楼的新款,衬得皮肤白得像刚磨好的珍珠粉。她身上那股淡淡的当归味,比任何香水都好闻。
"青禾姐!"铁柱从厂房里冲出来,红领巾歪在一边,"李爷爷问奖状挂哪?"
沈青禾弯腰给他系正红领巾:"就挂在药柜上方,和你姐采的第一株金线莲放一起。"
"楚林方药材加工厂"的木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是县里第一个获得"省优产品"称号的乡镇企业,连地区专员都要来参加今天的挂牌仪式。
鞭炮声由远及近。三辆吉普车驶入院门,打头的车上跳下来几个扛相机的人。林冬梅下意识后退半步,被沈青禾在背后轻轻抵住。
"别怕。"沈青禾的声音只有她能听见,"想想咱们在听证会上的配合。"
这句话像一剂定心丸。林冬梅深吸一口气,迎上前去。当她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介绍九蒸九晒工艺时,沈青禾适时递上样品;当记者追问"楚林方"的含义,两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