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来得突然。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件让县里态度180度大转弯。
"□□领导批示?"新任书记亲自登门,脸上堆着笑,"两位怎么不早说有这层关系?"
宁婉清不动声色地接过盖着红头大印的文件,上面要求地方全力支持她们的"技术创新示范项目"。
当晚,李局长打来电话:"图纸已经交给科研所了,这是领导的一点心意。"
第二天,物资局的卡车就开到了厂门口。更让人意外的是,省报派记者来采访"改革开放中的女性企业家典范"。
拍摄全家福时,沐阳突然在镜头前亲了两位妈妈的脸颊。这张照片后来登在了头版,标题是《潮汐的力量——一个特殊家庭的创业故事》。
省报刊登报道的第三天,宁婉清在收发室发现了一摞信件。最上面那封没有邮票,显然是有人直接塞进厂门的。她拆开一看,里面是张剪报——正是她们的全家福,但被人用红笔在三人脸上画了大大的叉。
"别看了。"林秀芬从身后抽走信件,"今天已经收了十几封这样的。"
车间里,女工们看她们的眼神也变得躲闪。午饭时,食堂阿姨悄悄塞给沐阳一个煮鸡蛋:"乖囡,别理那些闲话。"
下午县妇联突然来人,说要"关心女职工生活"。带队的副主任绕着弯问:"两位厂长住一个宿舍,是为了工作方便吗?"
宁婉清直视她的眼睛:"我们是一家人。"
副主任的表情顿时僵住了。
林母拄着拐杖闯进办公室时,宁婉清正在接外贸电话。老太太二话不说,"啪"地拍下一张黑白照片——二十年前的结婚照。
"看看!"林母声音发抖,"当年我嫁过来,全村都说我高攀!现在呢?谁不羡慕老林家媳妇能干?"
宁婉清愣住了。林母颤抖的手指向窗外:"那些人嚼舌根,是因为他们永远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沐阳躲在门后,眼睛瞪得大大的。林母招手叫她过来,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奶奶给你的。"
里面是一对银镯子,内侧刻着"林门沐阳长命百岁"。
D国WMF集团的订单刚进入量产阶段,厂里就出了怪事——新织机频频故障。技术员查了三天,终于在一台机器齿轮箱里发现了白糖。
"这是人为破坏!"老师傅气得胡子直翘,"白糖遇热融化,黏住齿轮后又会碳化,根本查不出原因!"
林秀芬连夜组织女工排班守夜。凌晨三点,值班员发现仓库有动静——竟是王春花的侄子!他被扭送派出所时还叫嚣:"我姑父是县里领导!"
第二天,那位领导亲自来"调解",暗示只要她们放弃追究,物资供应就能恢复正常。
"不必了。"宁婉清当着他的面拨通省报热线,"我要爆料一起官商勾结破坏生产的案件。"
沐阳的班主任突然家访,说孩子在课堂上和同学打架。
"她抓伤了班长。"班主任欲言又止,"因为那孩子说...说你们家伤风败俗..."
林秀芬气得浑身发抖。宁婉清却注意到沐阳手臂上也有抓痕:"这是怎么回事?"
小姑娘这才抽抽搭搭地说:"他先推我的...还说妈妈们是妖怪..."
班主任走时留下句话:"孩子没做错,但社会就是这样..."
当晚,宁婉清翻出珍藏的相册,指着其中一页:"看,这是妈妈上大学时的照片。"
沐阳好奇地摸着照片上年轻的宁婉清:"为什么站在最后排?"
"因为那时候,女生学工科会被嘲笑。"宁婉清轻声说,"但你看现在,妈妈设计的机器都卖到国外了。"
林秀芬也拿出自己第一件缝制的衣服——歪歪扭扭的针脚惹得沐阳咯咯笑。
"改变需要时间。"宁婉清亲了亲女儿的额头,"但妈妈相信,等你长大时,世界会不一样。"
县里突然来了个考察团,带队的是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性。她自我介绍是省社科院的研究员,专门研究"改革开放中的新型家庭模式"。
"我们关注到你们的案例。"女研究员推了推眼镜,"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样本。"
林秀芬警惕地问:"要把我们当实验品吗?"
"不。"研究员笑了,"是想请你们去大学做讲座,讲讲创业经历。"
讲座当天,大教室里座无虚席。当宁婉清讲到"潮汐纹"的设计灵感来自渔村传统时,突然有个男生站起来:"我奶奶说,你们的关系违背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