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澜却没让沈学这么快就走,出言问道:“沈兄可知白头帮水匪如今有多少人?”
沈学一听此问,连赵澜称呼他“沈兄”都没注意,直起来的身子又坐了回去,如实道:“不知,我等正准备到苏州地界,让二弟、三弟去探查一翻,如若水匪众多,则见机行事、量力而行,万不可让百姓去冒险。”
接着他又把预计能征调多少人说了出来。
这次不仅赵澜,连陈平、陈兴听后眼角都几不可见地抽了抽,沈家父子胆子可真够大的,征调这么多人,就不怕他们王爷置身事外、明哲保身?
赵澜再次看向了沈学,温文尔雅的外表,安分守己的神色。
他心下笑了,这沈老狐狸生了一窝小狐狸啊!
赵澜:“如今临清水匪已有五百人,虽然你们预计能征调来四百的民壮,战力可能只达到他们的五成,要荡平匪患远远不够。”
往常出现匪患,本应当地知州去都督府请求支援,而临清匪患别说不属于临州,连江南都不属于,冒然去请兵支援可能连都督府的大门都进不去,也因此父亲听到妹妹提出合众击强之策时才没阻止。
此刻他在赵澜口中知道了水匪的人数竟多达五百,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这十余年来大晟兴乐平泰,却也造成了文兴武废的情况,或许边关将士战力不菲,而除去边关的各大州兵府将可能早就养废了骨头,还真不一定能对付得了这群匪患。
就拿临州卫来说,临州卫指挥使生的高大壮硕,这些年来逐渐荒废了一身武艺,已经腰圆肚挺大腹便便了,连自己三弟都打不过。
想到此处,沈学心情一沉再沉,恭谨道:“赵公子可有良策?”
赵澜看向陈兴。
陈兴道:“圣上派了晋王殿下领临清卫前来剿匪,还剥了二百亲卫随行,临清卫非战略要冲,卫所从未满额,如今不过一千一百余人,再加上虚冒军额,当不足八百人,这八百士兵之战力极大可能不如水匪,故而必败的可能性极大。”
沈学垂着眼,复问:“所以赵公子的良策是?”
赵澜:“于群匪之中取匪首首级,余众必溃散。”
沈学虚心求教:“敢问……谁去取?”
赵澜身侧的陈兴又开口了:“听说沈家二郎和三郎武艺卓群,如不嫌弃,到时候可与我们兄弟二人前去。”说着指了指赵澜另一侧的陈平。
陈平不住的点头,附和道:“对、对,我们兄弟二人武艺绝不差。”
这次换成沈学眼角抽了抽。
他和父亲拉这位身份不明却很可能十分显赫的赵公子做沈家临时征调民壮的靠山,而这位赵公子却想拉自己的两个弟弟直取匪首首级。
只是,他没想到这位赵公子竟这么看重沈家。
二弟、三弟要是听了这个计划,想必当场就要答应,但作为大哥的他还是要回去问问二人才好,便道:“此事恐要回去与家父、兄弟商议一下。”
赵澜颔首:“理应如此。”
沈学这才告辞离去。
陈平脸上炸开了花:“殿下,沈家这个主意好,这样咱们就不必暴露了,只是他们征调这么多民壮,就不怕朝廷追究吗?”
赵澜抬眼掀了他一眼:“你以为他今日过来作何?沈家父子二人恐怕早就猜到了我的身份,见我没明说,他们也就装糊涂罢了。”
说着几不可见的弯了弯嘴角。
沈学回来后,将赵公子的意思同沈城说了,沈城听后也抽了抽眼角,暼眼看向次子、三子。
只见次子眼睛泛光,要不是还记着他这个亲爹,恐怕早就跑到赵公子的行船上了。
三子虽然依旧面无表情,可那张俊脸上也微微泛红,毫无疑问,三子也十分激动,不过性情内敛不似次子张扬外放罢了。
既然赵公子心有成算,那就让儿子去吧!
习文为的是经邦济世,习武为的是保家卫民,既然刚离开临州就遇到小股匪患,该让儿子去见识见识。
他扫向两个儿子,三子行事稳重不用担心,次子……这次看起来也顺眼了些,只要别莽撞……
他不放心的叮嘱道:“你二人此次去跟着赵公子长长见识,切不可贪功冒进!”
二人一听父亲让他们去,忙答应道:“是!”
沈城冲着次子强调道:“尤其是你!”
沈问兴冲冲道:“爹你就放心吧!我的本事你还信不过?你该担心三弟才对。”
沈城气的抖了抖嘴,转而叮嘱沈慎:“你看着你二哥,别让他上了头,更别抢了朝廷派来的大臣的功劳。”
沈慎知晓厉害,忙道:“是,儿子记住了。”
沈城这才微微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