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权相与她的抄书郎(女尊) > 第2章 玉阶听政

第2章 玉阶听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翌日清晨,微雨未歇。

谢宛枝乘车入宫,今日未着朝服,而是选了墨青色窄袖衣袍,腰封收束,肩披绛色鹤纹披风,身形冷峻不露锋。

陆如归随行于侧,一身浅灰束衣,发丝微润,眸色清亮。

芷宁看了他一眼,声音柔和:“初次入宫,莫乱看。谢府之人,无论贵贱,不惧、不争、不妄言。”

陆如归立刻点头,语气认真:“我知道。若大人让我静,我便是一块石头。”

芷宁轻笑:“倒会说话。”

少年回她一笑,眼里带着些不经意的真诚和欣喜,像是一只刚被信任的幼兽,软而亮。

宫门外,女官执笏排立,钟声甫落,三道玉阶上,朝服翻动如潮。

谢宛枝踏上朝阶,未语先稳,裙袍拂地如水纹。

她走过时,不同人纷纷侧身而立。

吏部左使拱手行礼,神情恭谨,眼中透着依赖与倚重;?

兵部次郎眯眼沉默,袖中藏锋,显然仍记恨她数月前折断军调一事;?

礼部尚书女史侧首微笑,眼波流转中另藏心机,像在试探她今日为何带了个少年随身。

陆如归立在她左后两步的位置,低眉顺眼,像影子一般,不说话,也不乱动。

可他余光扫过每一道视线、每一双手的开合、每一声问安背后的轻重。

政事堂中,议题纷杂,谢宛枝起奏之时,音调不高,却每句都正中问题要害。

“南渠筑堤工程若仍交于左监,亏空还会再现。”

“国子监女学招生缩减,本非时宜,需以礼部与学政并议。”

“边吏求粮非虚,应查仓调数,而非上推巡御。”

殿中沉默片刻,一道声音先起。

吏部老臣杜修远上前一步,年近六旬的妇人,却声如洪钟:“谢阁老所言极是,南渠亏空确为弊案,应先行整饬左监,若拖延至汛期,必祸百里。”

谢宛枝微颔首,笑意不动:“杜大人明断。此案卷宗,已命人夜审三日,近日便呈送陛下。”

朝中有几位年轻官员听得此言,不由侧目——夜审三日,从未走漏半点风声,可见谢阁老仍握有不容忽视的暗线。

这时,兵部主簿李瑾清出列,年约四十,她面相沉峻,声音并不高,却句句有锋:

“阁老言道‘先行整饬’,可事涉旧部、牵扯八方,若大开清查,恐惹朝野震动。当今之时,尤需稳字当头。”

此言看似为朝局担忧,实则不动声色地将“动荡”二字推给谢宛枝。

有人轻轻吸气,有人暗自观察谢阁老反应。

谢宛枝缓缓转眸,眸中含光,唇角微翘:“李主簿说得好。只是‘稳’之一字,须问在水之下者,何时得稳?”

她语气轻极,犹如冬日炉边的一杯清茶。

李瑾清脸色略沉,却无从驳斥。

就在这气氛微紧之时,太常寺主掌林若宜忽而出声,声音柔和,语气圆润:“谢大人所议,句句在理,水患为先。但左右诸部,毕竟权责交缠,若能定一调字,或请礼部参与分派之事,也可减诸公之忧。”

谢宛枝颔首:“林大人之言,也合我意。水下之患,陛下是要调得明白的。”

语落,她缓步上前,将一份亲拟方案亲自呈上——

只字不提“谁负最大责任”,却将负责调派者之职权、流程、时限写得分毫不差,且环环套锁、严丝合缝。

皇帝终于开口:“此案便依谢卿之意——水之所往,当疏不当堵。”

陆如归立于她身后两步,安静如影。

但他一双眼睛始终未曾闲着。

他看到那个李主簿在听命时指节发白,也看到林若宜退位后袖口微颤,更看到那个名唤宋承之的文官,在宛枝讲话时不动声色地记了一页。

他记住了。

——谁在点头,谁在忍,谁在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