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付辞款款道来,听了他得看法,大家的神色也慢慢从凝重到恍然大悟。
原来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确实是比普通人更先嗅到了政策的变化。
他判断,上头已经有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想法,甚至断言,不用太久中国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我一直觉得,单位并不太适合我。”
他渴望更广阔,更自由,更多可能性的天地。
得益于付辞一直以来的踏实稳重,付家人并没有觉得他在胡来。
只是,付老爷子依然问了句:“万一你的判断是错的呢。”
万一判断错误,可未必有回头机会。
付辞自然也明白,笑了笑:“所以我说这次会议结束后。”
他有预感,这次会议之后,很多政策应该就明朗化。
既然已经考虑清楚了,付老爷子便不再说什么。
他虽然年纪大,也不是那种会阻碍孩子追求自己梦想的长辈。
既然地位最高的那人都没意见了,付母便表态:“只要是你想清楚的,就放胆去做吧,横竖有家里给你兜底。”
付老夫人紧跟着点头附和:“你妈说得对。”
唐明丽听得好感动。
两辈子无依无靠得她,最羡慕的就是有家庭依托的人。
不过,婆婆和奶奶的目光怎么转向自己了?
明白过来的唐明丽也连忙表态:“我也支持你。”
这就是付家的家风,男人们想干的事,背后的女人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
电视剧播完,天也聊的差不多,老老少少陆陆续续回房休息。
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唐明丽才猛然想起大伯母恳求自己的事。
趁着还没困,赶忙和付辞说了。
她没有要求付辞一定要帮忙,而是用商量的语气问:“这事有办法吗?”
付辞想了想,言简意赅回:“有。”
唐明丽没想到付辞会应得那么干脆,本来半躺着的,这下是直接坐直身子。
在付家生活了两年,多少也知道,付家虽然位高权重,但很少以权谋私。
今日她让付辞帮忙的是私事,这么快就答应了?
这反而让唐明丽有些不安,问:“会很麻烦吗?”
付辞淡笑摇了摇头:“我可以解决。”
唐明丽相信,但她还是想告诉付辞:“如果很麻烦的话就不帮。反正很快所有下乡知青都能回城。”
最后那剧她很小声嘀咕。
虽然小声,付辞还是听到了,颇意外。
“你怎么知道?”
最近上头确实有人有取消知青上山下乡的意思,他预感这个政策必定会有变,所以才会这么干脆应下这事。
被丈夫反问,唐明丽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脱口而出说了什么。不过好在这话并非不能补救,忙笑道:“我可是天天跟着奶奶看报纸的,最近报纸都在报道很多知青回城的事,我觉得很快可能所有知青都能回来。”
付辞不疑有他,夸赞道:“报纸没白看。”
唐明丽嘿嘿笑了笑。
说完正事,两人如平常一般,各拿起一本书进行睡前阅读。
可能是今晚唐明丽提了堂姐,付辞看着手中的书,和妻子聊起了唐明美:“你和你堂姐感情怎样?”
结婚两年,她甚少和他提大伯母一家。
付辞看得出来,她和他们不亲。
“感情如何?”唐明丽思考着要怎么回答才能让付辞明白。
妻子的思索让付辞有些意外。
感情好就好,不好就不好,这也需要思考?
不过他依然耐心等着,等着妻子想清楚怎么说。
想了一会,唐明丽告诉他:“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这么说吧,如果她比我好的时候,对我挺照顾的。可是如果我比她好,看我就跟看仇人一样。”
付辞明白了,难怪需要思考如何组织语言。
两人不知道,就在他们躺在柔软的大床上闲聊着和唐明美相关的话题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乡村,他们谈论的主角正愤愤对着月光垂泪。
-
夜凉如水。
干了一天农活的唐明美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一时间悲从心来。
今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又恰逢生理期,本想和大队长请假休息,没想到大队长不仅不批准,甚至还批评她态度不端正,总找各种借口请假。
唐明美觉得委屈。
虽然以前她确实找过很多借口偷懒,但这次是真的。
大队长不批准,她只能硬着头皮和大伙干了一天活。
干完活回来,她立刻烧了锅热水洗澡,身体的不舒服才缓过来,但心里的不舒服却越演越深。
为什么没人告诉她,下乡的日子这么苦。
上一世唐明丽也是过得这么苦的吗?
她是怎么做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考上大学的?
亲自参加过一次高考,如今唐明美也没办法再把上一世唐明丽的成功归咎于运气。
不过她还是埋怨唐明丽。
如果不是上一世她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报喜不报忧,说自己在乡下过得很好。如果不是她上一世轻轻松松就考上大学。自己又怎么会以为下乡的日子不苦,以为考大学很轻松。
“唐明丽!”
唐明美咬牙切齿念着堂妹的名字,眼里迸发的恨意,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念的是不共戴天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