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被说得悻悻一笑,听出唐明丽语气里的不满,急忙换了个话题:“你嫁给付辞也两年了,他们家就没想着要给你找份工作?”
这话听得唐明丽眉头一皱。
开什么玩笑,上辈子当社畜还不够,这辈子还要。
不过大伯母问这个,不会是关心她有没工作这么简单。
她摇头:“付家也不缺我那份工资。”
“这倒也是。”李红心又堵了。
不是家底厚,谁敢说这样的话。
就拿她来说,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愿意只在家里做个煮饭婆。
如果年轻的时候母亲没有为了给大哥娶媳妇,把自己那份工作卖掉,她也是个光荣的工人。两年前女儿也许能顶自己的工作,不用下乡。
想起前程往事,李红对娘家也是多少带了点恨的,但更多的是意识到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
她给唐明丽杯子里添了点茶,带了些讨好说:“你看,你堂姐也快回来了。她还那么年轻,也没结婚生子,总不能一直在家待着。付辞既然都有办法把她弄回城了,能不能顺便帮忙安排份工作?”
李红殷切看着唐明丽。
如此明晃晃的得寸进尺,唐明丽只觉得烦。
但换个角度也不是不能理解,在这个工作靠分配又僧多粥少的年代,想找份合心意的工作,没关系还真不好办。
只是,回城和找工作是两码事。
一个是一次性的,一个搞不好会有源源不断的牵扯。
万一以后唐明美工作没做好,可能会牵扯到给她介绍工作的人身上。
说她冷心冷肺也罢,反正她不爱干自找麻烦的事,所以非常干脆推脱说:“堂姐在乡下吃了两年苦,回来后还是先好好养着,工作的事先不要逼她了。”
李红哪能听不出这话什么意思,心里不高兴了,不过强忍着没表露出来。
等女儿回来,工作的事还真不能没有付家帮忙。
她告诉自己,侄女这话说得也并非全然不对,女儿在乡下吃了那么多苦,确实不用那么着急工作。
比起工作,也许婚姻大事更重要。
可没有份好工作,想找个好对象又谈何容易。
……
唐明丽勉强和李红聊了半个小时,觉得差不多了,忙不迭提出离开。
“这么快?难得回来一趟,再多坐会吧。”李红客套挽留。
“不了。”唐明丽淡笑解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只有一个保姆照顾不来。”
这理由合情合理,李红听着甚至还有些痛快。
高嫁也并非全然事好,有时不也和保姆差不多。还要忍气吞声委屈讨好。
“行,既然这样,我就不留你了。”
李红站起身,亲自送唐明丽到楼下。
出了筒子楼,唐明丽不用再强忍着,哈欠一个接一个。
习惯了午睡,一天没睡很是难受。
但今日既然出来了,她就不想白出来。
所以她坐上的公交车并非回家的方向,而是去本市唯一一家百货商店。
也不是说缺什么,就是逛街的瘾犯了。
不过既然来了,她也没打算空手而归。
逛了一圈,她看中了一款女士真皮手提包,没犹豫就买了,还顺带给婆婆和奶奶各买了一个。
三个真皮手提包,花了四百多块,抵得上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了。
付家其实称不上大富,只不过三代人都有稳定的工资,加上这么些年的积累,底子肯定比绝大部分普通人家要好。而且付辞对于她花钱从来不限制,她才敢这么理直气壮花。
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购物都能让人心情愉快。
抬手看了眼手表,已经快四点了。
唐明丽愉快结束了今天的行程,坐上公交车回大院。
她时间掐得准,五点不到就到家属大院站,完美避过下班小高峰。
这个时候的汽车虽然不多,但上班族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到了下班的点,马路两边都是骑着自行车的男男女女。
这在唐明丽看来,也属于小高峰了。
从公交站到大院还要走几分钟的路,唐明丽慢悠悠走着,打量着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的人们。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光芒,完全没有后世打工人的死气沉沉。
羡慕吗?
不羡慕。
等再过十来年,这些人又有多少会被卷入时代洪流,成为时代前进的代价。
就在唐明丽平和感触正深时,忽然有个声音喊她。
“唐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