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蛋的第一周过得格外艰难。
他必须开始用自己的英文名字——James。虽然我们从小就在家里偶尔叫他这个名字,但回到美国后,真正让这个名字变成日常,对他来说还是很不习惯。
他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也听不懂同学说什么。连最基本的事,比如“能不能去厕所”,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表达。
每天放学回来,他都沉着脸,小小的背影像是压着千斤重担。
“今天怎么样?”我试探着问。
“……不好。”他闷闷地嘟囔一句,头低得几乎埋进胸口,手指在裤缝上不安地摩挲。
我心疼得不行,可我知道不能表现出来。这个时候,我必须是他唯一的依靠。
“没关系,妈妈刚到美国的时候,也一句英语都不会呀。”我努力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看妈妈现在不是也能和老师沟通了吗?你也可以的。”
他没有回应,只是闷着头,把自己缩成一个小小的团。
每天早晨送他去学校,都是一次拉锯战。
“我不想去。”他低声说。
“今天一定会有新发现。”我强忍心软,半哄半骗地把他送进教室,站在门外,看着他一步三回头地走进去,那小小的肩膀,好像背着整个世界的孤单。
他真的很努力了,可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他还是太害怕。
/
为了帮助金蛋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我给他安排了“早读时间”——每天早上上学前的二十分钟。我们母子并肩坐在那张略显旧旧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最简单的英文绘本。我念一句,他跟一句。那些句子对他来说,就像一块又干又硬的面包,得一口一口慢慢啃下来。
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小男孩一样,金蛋也淘气、坐不住。那天早上,他心不在焉,一边跟读,一边手里摆弄着一个魔方。我提醒了三次,他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玩。
我不知道怎么了,情绪一下子就崩了。
我一抬手,打了他的小手背一下。
“啪”的一声不大,却在屋子里炸响。
他愣住了,手背迅速浮起一片红,还有我掌心的形状。我也怔住了。我们对视了不到一秒,世界像被按了暂停键。
下一秒,是我先崩溃了。
不是抽泣,是忍不住的哭,仿佛什么都被压垮了。悔恨、自责、委屈、恐惧……全涌上来。脑子里只蹦出一个念头:
“我在美国,我是单亲妈妈,如果学校知道我打孩子,会不会失去他的监护权?”
我越哭越怕,整个人像缩进沙发缝里,浑身发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就在这时,金蛋小心翼翼地靠近我,用那只还带着红印的小手,轻轻替我擦眼泪。
“妈妈你别哭,我不疼的。”
那一瞬间,我彻底崩溃了。
这样善良的孩子,我怎么忍心打他?
我把他紧紧抱进怀里,哭得喘不过气来。
他乖乖地靠着我,一动不动,就像他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的一件事——妈妈,是最爱他的。
那天之后,他变得出奇地专注。每天早读都坐得笔直,读得一板一眼。
他仿佛突然明白了,他也要努力,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是为了不让妈妈再难过。
而我也真正明白—— 只要我们母子还紧紧站在一起,哪怕再苦再难,也总能熬过去。
/
时间是最温柔的朋友,也是最严格的老师。
一个月过去了,金蛋终于慢慢肯开口了。一天放学见到我,就气喘吁吁地奔到我跟前。
“妈妈,我今天跟老师说话了!”
他说得飞快,像一口气要把这一整天的光都说出来。
我一愣,眼泪险些就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