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米方面,要等见过蒋氏陪嫁的庄子上的管事再行斟酌,顾月霖转了几个布庄,问了问棉花、棉布的价格,最终前往自家租出去开了布庄的那个铺子。
好歹有着租赁的关系,要是掌柜的人品还行,不妨关照一下他的生意。
进到铺子里,顾月霖并没自报家门,只是找掌柜的询问价格。
掌柜的是四十来岁的男子,身形高大,胖胖的,乍一看让人觉得不好惹,可是说话十分爽快,笑容分外和善,只片刻就叫人忘记初见他的感觉。
顾月霖对这人挺有好感的。
掌柜的如数家珍地回答顾月霖的问题:“弹好的熟棉一斤七十文,棉线一斤一百文,粗棉布三百文一匹,细棉布三百三十五文一匹。”
价格与别家一样,顾月霖唤赵妈妈看质量。这种事,他有心亲力亲为也不行,这种眼光可不是想有就有的。
赵妈妈用心看过,笑眯眯地对他轻轻点头。
顾月霖迅速盘算一下,道:“我要三百斤熟棉,棉线十斤,粗棉布一百匹,细棉布一百匹。”
掌柜的讶然,目露惊喜,随即一刻不耽误地拿过算盘,边拨算珠边道:“三百斤熟棉是二十一两银子,十斤棉线一两,粗棉布一百匹三十两,细棉布一百匹三十三两五钱,一共是八十五两五钱,得嘞,您给我八十五两,外带送到您府上,行么?”
赵妈妈微不可见地对顾月霖点了点头,示意讲价的余地也就这么大。
顾月霖本就没讲价的打算,见状一笑,取出出荷包付账,说了竹园的位置,“脚程不算近,您送过去为不为难?”
“不为难。”掌柜的笑道,“在城里一些地方,要绕来绕去地走上大半天,算脚程不比您家离这儿近。”
“那就成,装上车跟着我的马车走就行。”
“好嘞!”
和来时一样,赵妈妈和顾月霖一起坐在马车上,全程笑眯眯的。
顾月霖道:“我娘说,做棉衣的话,一个人用二斤上下的棉花,我没记错吧?”
赵妈妈应道:“少爷没记错,男子用的稍微多一些,女子用的稍微少一些,平均就是这个数。”顿了顿,终是没忍住,问,“您怎么买这么多?家里上上下下全算上,现在也就十多个人。”
顾月霖如实道:“往后要添些人,还有庄子上、铺子里的,背不住还要接济人。”
赵妈妈的回应是:“那奴婢可得跟红翡、绿珠抓紧做棉衣。”她对自家太太和公子从来是无条件地信任。
顾月霖一笑,“真要辛苦你们一阵了。”
这时,赶车的成安扬声道:“少爷,您刚刚说要添些人,要不要厨子?”
在顾家的时候,饭食一概由府里的大厨房供应,各房头小厨房的用处,不过是常备着热水,做些点心,遇到自己房里值得庆贺的事,才会买菜肉果蔬,擅厨艺的仆妇下厨。
如今在竹园,是蒋氏、赵妈妈、两个大丫鬟轮班做饭菜。
成安了解这情况,为此有这一问。
顾月霖道:“你有合适的人手想推荐?”
“是。”成安道,“我有个发小,以前在一个饭馆做主厨,收了两个小徒弟。早在今年初,饭馆倒了,师徒三个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一般都是只要我那发小,那两个徒弟没地儿安置。”
“厨艺怎么样?”
“厨艺不敢说一流,小的只能保证绝对不比太太和赵妈妈逊色。以前在顾府,小的推荐也没用,到眼下记起了这一茬。”
顾月霖道:“你得了空就去唤他们到竹园,让太太看看怎么样,太太觉得行就留下。”
“是!”
布庄送东西的车一直跟在后面,随行到竹园,由赵妈妈引着去了内宅。
顾月霖长期居住的书房院、蒋氏的正房已经换上了明瓦。
布庄的人离开后,辛夷已睡了一觉,精神抖擞地跟顾月霖讨差事。
顾月霖吩咐他几句,去找母亲说话,先报账,“出去这一趟,花了三百四十五两。炭和柴说好了,申时左右送过来。”
蒋氏颔首,“有什么感触?”
“觉得银子其实挺禁花的。”
蒋氏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