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将陆鸿一行三人送回了州衙,邓通判中途与之分别,原是他携了包白灼虾,大醉中嚷着要带回给娘子享用,怕是暑夏天气捂坏了,只好急匆匆回府,留陆鸿一行人自行回州衙了。
崔知州房里的灯还未灭,朦朦胧胧中留下个伏案提笔的身影。未等陆鸿久留,衙役便引了三人去往落榻之所——是崔知州早已安排了三间厢房洒扫干净,专为三人宿下。
陆鸿向引路的衙役道了谢,转了头,对张岱青低语道:“张兄,当下我还有一事须外出探查,今夜柳郎中便交给你了,请你,务必要护他周全。”
“陆兄怎忽得如此紧张?可是发现了何事?”张岱青眨巴下眼睛,一把揽过歪歪斜斜的柳怀汀。
这张岱青祖籍济南府,极善饮,连尽数斗也不在话下,今夜的几樽黄酒未能模糊了他的心神。
“当下还未确定,只是有几事还需确认,明日天亮之时何人调换了金佛怕是会真相大白了。”
“好,柳兄便交给我吧,”张岱青点了下头,极其干脆地答道。他虽与陆鸿为同僚的时间仅有十余天,但陆鸿此人性情沉稳、观察细致,更是聪慧至极,叫他佩服十分,为了这朵“汴京一枝花”他甘愿做绿叶。
“注意安全呵~”张岱青关切的声音飘在空中还未散去,就见陆鸿纵身一跃跳上了房梁。
州衙后院。
陆鸿蹲在房梁上,眼睁睁见那衙役将他与张岱青骑过的两匹褐色东马[1]牵进马厩,栓了缰绳,打了个哈欠,往前院走去。
陆鸿纵身一跃,平稳地落在马厩外的草堆上,他拍拍粘在罩衫上的草屑,“咯吱”一声推开了门。
“老伯,邓通判叫俺来借匹马,道是京城来人有急事。”
昏黄的油灯下老态龙钟的驭夫按住木条凳子,缓缓起了身。
“你这个后生,怎地,俺从未见过?”那驭夫上了年纪,一句话顿三顿。
陆鸿早有准备,飞速从怀中掏出邓通判的官印,捧到驭夫面前:“喏,通判大人的印。”
驭夫犹豫着凑上前来瞅了瞅,却迟迟未曾拿起那官印,陆鸿怕他起疑,又扯道:“俺是通判娘子的随嫁小厮,老伯未见过俺也是平常。”
这番话倒是打动了这驭夫,他黑中投红的脸上皱了几下,扯出个笑,道:“那公子随便挑匹吧。”
陆鸿微微颔首,却往这驭夫前头走了两步,从袖中掏了几贯铜钱塞到驭夫手心,道:“老伯,在下还有几件事想问,只求老伯知无不尽。”
那驭夫喜笑颜开,扯笑的幅度更大了些,好像是怕陆鸿后悔似的,慌里慌张把铜钱塞进怀里:“那要看俺知不知道喽。”
“嗯嗯——在下要问的东西,老伯必然是知晓的。”陆鸿又拉过条木板凳子,一屁股坐在驭夫对面。
二人嘀嘀咕咕,似是聊着何人的八卦,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垂头不语。一刻后,不知陆鸿说了些甚么,那驭夫朝外努努嘴,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竟是辆辎车,轮子上还沾了些褐土。
陆鸿走上前去,单膝跪下,趁着昏黄的灯光侧过头去,仔仔细细把木轮连同车辙车辕等等皆一一瞅了个遍,心下倒也有了底气。
“如此便是多谢老伯了!”陆鸿抱拳行礼,又挑了匹马翻身便闯进了夜色中。
蒙蒙夜色中,登州城外的矿场倒是人声鼎沸。矗立着的山腰冶场内,石炭烧得炽烈,惹得鼓风口“轰隆隆”作响,炉膛的火光通明如同白昼,一位位赤膊的壮汉正往外倾倒着金水。
“换——工——来——”
矿上传来几声长鸣,待到一个个皮糙肉厚的汉子接过了冶场的炉膛与铁钎,赤膊的汉子们湿淋淋地下了工。
金矿冶场炉火不可断,火熄则凝金废,加之为维持登州的黄金产量,故而登州金矿采分番服役制,冶场的工匠们轮流负责黄金冶炼的逐项工作。此时,负责铸金的张环便是众多下工的工匠中的一员。他膀子宽大,一双豹眼威风凛凛,只是脸上红通通的酒糟鼻减了几分姿色。张环提起冶场檐下的藤篮,趁着月光摸索出件粗布外褂套在身上,便提了藤篮往山下走。
伏在嶙峋石头旁的陆鸿待他走远了,才冒出头来跟上去。
到登州矿场之前,陆鸿特地问过崔知州,司户参军朱颢所言冶铸金佛的十余人中领头者何人,崔知州答曰此人名叫张环,豹眼酒鼻,极好辨识,家住矿场山下的平岚村,离矿场甚近,朱颢这才安排他当炉头。
那张环顺着蜿蜒的山路行了两里地,果然拐进了平岚村。有了村中的草屋做掩护,陆鸿紧随其后探头探脑。
陆鸿见那张环推开栅栏,进了间草屋,便绕到草屋后,趴在窗口往里瞅。
张环家一贫如洗,墙上掉了大块的皮,斑驳得很,屋子里头没几件玩意儿,连点着的灯也用的是杂质最多的猪油,时不时噼里啪啦地发出爆裂声与一阵时断时续的咳嗽声此起彼伏。他的娘子与一对儿女躺在榻上,一张薄衾勉强能盖住三人,那娘子正右肘撑榻,半倚半靠在硬枕上穿针引线。
陆鸿听见几分打更人的声响——当下已至亥时。
“咚、咚、咚”,脚步声渐渐轻下来,张环大步跨进院子,他小心翼翼地撩起隔了外堂与内屋的的帘子,见娘子在纳鞋底,一双儿女已然酣睡,面上隐隐现出心满意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