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回的手机屏幕上亮起一个陌生的号码。
接通电话。
“喂——”一张口嗓子发干,半个字卡在喉咙中——昨晚不该喝那么多的,真难受。
清了清嗓,“喂?哪位。”
“小孟啊,是我。”
声音有些熟悉,但他这会儿脑子混沌,一时间没想起来。
见这边没答话,对面短暂地停顿了下,随即又用一种无比熟络的语气:“是我啊,你姚哥。”
姚哥?难道是......
姚金山么?听声音似乎是。
呵,孟回在心中冷哼一声。怪不得没存他电话呢。
四年前孟回刚加入《古桥》剧组,美术指导是俞琦俞老师,那时候他啥也不懂,先从助理做起,经过一段时间俞老师渐渐觉得他各方面都不错,不仅主动给他涨了薪,还给机会让他独立出图,他也算争气,在他手里的场景都做得不错,导演跟制片都很满意。
这个姚金山当时是执行美术,跟俞老师合作了十年多,虽然业务能力一般,胜在人情世故,俞老师后来轧戏,这边也快杀青了,就让姚金山盯着。
孟回并不喜欢他,他不喜欢一切圆滑油腻的职场人——虽然后来他自己也变成了这样。姚金山其人,说话做事全都飘忽不定,从不说准话,问他问题他就跟你打太极,总之就是让你自己领会,只有你把方案给到他,他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挑点毛病。
俞老师走后,孟回明显感觉工作难做了许多,但毕竟是前辈,想着反正快杀青了,就忍到最后吧。
《古桥》是唐代剧,非架空题材,需要很考究,前期在俞老师带领下大家做了很多工作,拍到后来没怎么出问题。
最后一个大场景是男主父亲的军营,因为演员调度问题,原本计划一周后才开始置景的军营场次往前提了三天,姚金山接到预备通告时傻了眼,在办公室忽然就开始发脾气,骂统筹骂制片骂演员,捎家带口、脏话连篇。当时孟回就觉得这人太恶了,领导面前一副面孔,领导后面又是一副面孔。
烦归烦,工作还得做,当天大家一起熬到两三点查资料,第二天八点就起床开始赶图,戏用、平面那边也同步出图,用了两天时间画完,还没来得及跟导演敲定方案,姚金山做主:
“都这时候了还对什么方案了,赶紧出制作图,交代下去买料、开工。”
此后一切如常,孟回这边把概念图的时间压缩,戏用、平面、制图那边也压缩,最后终于如期交景。
拍摄那天,办公室里难得放松了下,到了下午,现场美术忽然在群里发了条消息:
中军旗帜怎么回事?导演组提出质疑了,说朝代不明晰。这个当时是谁定的,跟历史顾问商议过吗?
做平面的那个姐姐马上回复:咨询过了,图案没问题。
现场美术:有没有聊天记录截图?发过来,证明是历史顾问定下的。
平面姐姐这才想起来,当时是打语音电话沟通的,并没有文字的聊天记录。
现场美术:那完了啊,现在历史顾问不认了,一口咬定方案不是他确定的。
............
现场美术:现在因为这个问题停拍了,现场几百号人晾这儿了。导演正发火呢,一直在说美术不严谨,居然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历史顾问居然当场不认,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其实后来再看,图案是没问题的,有资料支撑,但是这个历史顾问太怂了,一被质疑马上撇清关系,直接说这个事情没跟他沟通过。
美术组全员都气得够呛,平面姐姐快要急哭了,一屋子人巴巴望着姚金山,希望他拿主意,毕竟俞老师不在,姚金山作为执行美术理应站出来,但他姚金山居然是个更怂的,前边说过,他这人专业能力一般,人品也一般,遇事不决只会给俞老师打电话,这次遇到这种问题,俞老师不在,他彻底没了主意。
先是忽然暴怒,骂孟回,骂平面,后来又骂历史顾问,语气之恶毒、措辞之下流,属实让初入职场的孟回看呆了,平面姐姐低头不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是副美术实在看不下去了,站出来:
“现在计较这些还有用吗,现场等着呢,总得解决问题啊。”她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姚金山现在赶紧去现场跟导演亲自解释,要么坚持说方案没问题,拿出有理有据的证据,不确定地话就抓紧撤走。
姚金山仿佛没听见,继续在那骂,无意义地发泄,最后实在没词了,他喘了口气,冷不丁来了句:“场景谁负责的谁自己去。”
............
孟回瞬间就反应过来了,他在点自己呢。
也是,其他人要么年纪大的,压根不鸟姚金山,要么也跟他一样,跟俞老师合作了很久,姚金山明面上不能得罪,要么年纪小点的去了也白去,左看右看就孟回合适。反正他第一次跟这个团队合作,话说先前俞老师在的时候这么看重他,姚金山心中其实也有些不爽,总而言之,就决定是孟回了。
孟回当时年轻没经验,逆来顺受的,只好赶鸭子上架去现场,在那么多人面前被导演指着鼻子一顿臭骂,很神奇的是,去到现场之后的细节他现在基本都记不清了,记忆发动自保机制,从他脑海中剔除了那段场景,但当时的那种感觉他却始终记得很清晰。
那是孟回第一次切身体验剧组的生态,也恶心透了姚金山这个人。虽然此后几年他发现这种人不在少数,剧组本身就是个背锅大于解决问题的地方,但当时他还比较青涩,因此记了很多年,那个戏已结束就把姚金山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