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斥一声,水牛缓慢抬起蹄子。
人站在中央,石磙大头在外,小头在内,跟在水牛后面缓缓转动,一圈一圈地碾轧。
场地上被人、畜下雨时踩出的凹凸不平的脚印,掀起的土坷垃,板车压过的车轴痕迹,一一被碾平,如同烫平衣物上的褶皱。
伴随着石磙“吱呀吱呀”的滚动,场地变得平整、光滑,好像一面镜子,看不见任何凸起坎坷。
丛三老爷满意点头,正转头察看是否有漏网之鱼时,突然瞄到水牛甩动尾巴,屁股鼓胀胀的往外喷气。
心下一抖,急慌慌解开缰绳把牛赶到河边,还不等到坡上,一大泡牛屎就喷涌而出,大坨大坨往下掉,冒起一团热气。
丛三老爷嫌弃地皱眉闭息,“老伙计,一大早上的火气就这般大,你昨儿晚上是吃了多少草料啊?”却是松了口气,好在反应及时没有拉在场地上,要不然这一早上白忙活。
碾完场子略晾干,天热干得快,此时太阳才刚升起,白色的日光初露锋芒。
丛三老爷把昨天晚上堆好的稻谷一捆捆搬下来撒开平铺在场地,先晾晒半个上午,他老人家拿起镰刀去屋后的田埂上割草。
这几天不光人辛苦,水牛更是受罪,接下来更是离不得它,需得吃些好草料养养精神。在伺候水牛这方面,丛三老爷从不含糊,比对他自个还上心。
将近晌午时又把牛拉来轧场,水牛转了一圈又一圈,石磙也在稻子上滚动了一轮又一轮。直到整个稻穗完全脱落,稻杆变得轻飘飘的才罢休。
丛三老爷用叉子抖落稻杆掀在一旁堆成草垛,这也是宝贝,烧火煮饭都靠它。清理干净稻杆,用木耙子来回薅,最后再用竹扫把略一遍,半长的、细碎的稻草全被清出来。
此时场地上已然只剩下金黄的稻谷,含有大量碎屑、浮尘。
丛三老爷嘱咐小孙女:“乖乖坐在堂屋门口赶麻雀,粮食要是被它们偷吃光了,咱们就要饿肚皮。隔一会翻动一下稻谷,爷爷要去忙别的事情。”
青叶严肃点头,她是个较真的孩子,让她看着谷子别被麻雀吃了,她就寸步不离地守在小板凳上。旁边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有麻雀停下来就上下左右拍打,嘴里大声呵斥。
此时的麻雀也是贼精贼精的,似是知晓眼下正是丰收的季节,成群结队候在场地前的树上。稍不注意就飞下来啄食谷物,有时用竿子且赶不走,它们的胆子也被训练大了,非得人跑过去一阵乱轰。
捉是别想捉到它们,只得捉迷藏似的费力地跑来跑去,家里的孩子们就被赋予这项任务。
每隔半个时辰,青叶就光着脚丫子走去翻动稻谷。大人可以用木耙子来回搅动,孩童可拿不动那玩意,只得赤脚上阵。
从最边沿开始,双脚并拢,脚底板紧贴地面,穿过暴晒的谷子。直直地走到尽头再返回,脚底下的地面滚烫,稻谷从脚背上拂过,酥酥麻麻的。这种感觉有点麻,有点痒,说不上难受,但是也不会舒服。
青叶做事认真细致,走的线直直的且一行紧挨着一行,排的密密麻麻,可漂亮了。如隔壁丛五老爷家的两小子,那可真是笔走龙蛇,洒脱豪迈,转两个圈完事。
临近太阳落山,昏黄的光线把人的影子拉成长长的一条,投到地上伸出老远。
青叶跟青皮两个扶着推板的把手,丛三老爷在前面拉绳子,推板所过之处稻谷堆积,直至聚成小山推不动,此时正好积到正中央。
抽出推板,爷孙三个返回边缘处再拉,丛三老爷嘱咐两个孙辈:“推板不要竖得太直,稍微往后靠一点,紧贴地面扶稳了,不能蹦起来,知道吗?”
“知道。”异口同声倒是很响亮。
丛三老爷满意点头,正想再夸两句,一张嘴巴含了满口的灰尘,呛进喉咙剧烈咳嗽起来,“咳……咳……”
原来是陈氏拿了扫帚在他们推过后的地面猛扫,灰尘漫天飞舞,细屑纷纷扬扬,浓烈的粉尘迫得两个孩子闭眼捂嘴落荒而逃。
丛三老爷也丢盔弃甲,“咳……你说你着的什么急,等我们堆好了再扫不迟,咳……合该用木锨才是,怎么扫上了?”
陈氏不满地瞪着他,一把将扫帚掼到地上,“好心帮你一把还不领情,我爱用什么就用什么。”
丛三老爷无奈摇头,不想跟老婆子歪缠,好容易等灰尘落地,招手把两个孩子叫来继续扶推板。
等场地晾晒的稻谷堆成一座小山,丛三老爷就着微风扬场。人站在上风口,铲一木锨谷子朝着天空高高扬起,稻谷重重落下,碎屑飘落下方。
这才是真正的满天飘尘,除了丛三老爷,周围的人走个干净。不一会儿,丛三老爷眉毛、鼻子、嘴巴一圈都是黑灰,整个人像从灰堆里打了个滚的咸鸭蛋。
扬过尘的稻子用簸箕铲了装入麻袋封口,再搬到堂屋码好,丛三老爷才长舒一口气,一直悬在喉咙口的心放下一半,这下总归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