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李青松道:“皇上,那个举子虽然是自尽,但也反映出公主下场科考之事不得人心。别人虽然不会这么激烈地反对,但心中难免有微词。以臣之见,不如禁止公主科考,以安民心。”
萧柠皱眉看了李青松一眼,想反驳他,又怕自己言辞激烈,有损名声。
因此,萧柠只是恭顺地看向皇帝:“父皇,儿臣真的很想参加科考,今天的事是无妄之灾,还请父皇为儿臣做主。”
皇帝看向其他大臣:“诸位爱卿觉得呢?”
众大臣众说纷纭:
“皇上,今日之事着实可怕,想必大公主受到了惊吓,还是暂停考试,休养身体为好啊。”
“公主参加科考,本就物议沸然。今日有这么多举子反对,甚至有人为此自尽。依臣看,皇上需要考虑民意啊。”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一个举子自尽,公主就不能考试?那皇上推行任何新政,如果有人为此自尽,新政就不推行了吗?”
“这怎么能混为一谈?公主科考只是小事,跟国家大事怎么能一样?”
“依我看,这公主参加科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至于反对成这样吗?”
“大公主非要科考,恐怕其心中所图,不止功名而已,请皇上三思啊……”
众臣意见不一,皇帝一时也难下定论。
萧柠忽然说道:“臣璧言:严刑峻法,黎庶所畏,然此未可以治天下也。刑余之人既多,则国人衰弱,国力渐微,民心含怨,不可不慎也……”
萧柠一口气背了一大段话,有个大臣惊讶地说道:“这……这是臣几年前呈给皇上的奏折,大公主如何会背?”
萧柠道:“每年父皇都会命人整理出一些文采、道理俱佳的奏折,编成合集,放入文渊阁,大臣都可以借阅。我有文渊阁的钥匙,经常进去看书,见到自己欣赏的文章,就会背诵。何大人的这篇奏折,劝诫皇上取消严刑峻法,让百姓可以安心做事,我也深以为然。”
这个官员有些错愕。刚才他还反对萧柠科考,没想到萧柠能背出他的奏疏,还如此抬举他。现在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接着,萧柠又背了几篇文章,全是反对她的大臣所写,而且无一字错漏。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也难以再说出反对萧柠的话。
萧柠对他们说道:“诸位大人方才反对我参加科考,也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不会怪你们的。
自有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只有男人能考,已是成例。我若要破例,必然会遭遇诸多反对。
然而,方才诸位大人也听到了,我能背出诸位的文章,也能通过童生考试,足以证明我的水平并没有问题。就算我他日真的与诸位大人同朝为官,又有何不可?
我又不会抢走诸位的官位,到时候我们各做各的,平时互不干扰,需要合作时互相配合,不也很好吗?”
这时,有个大臣说道:“我承认公主博闻强识,很有才华,但这不意味着您就要参加科考。您喜欢大臣们的文章,我们可以为您整理一本文集,供您私下阅读。至于参加科考、当女官,还是过于不正常了。公主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应该给自己选个驸马。”
萧柠道:“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以前,平民没有当官的机会,官位都由世家垄断。但后来有了科举制,平民也能通过科举,成为官员。
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制度也要因时变化。更何况,我参加科举,未必只对我自己有好处。说不定,大人将来遇到难题,还需要我的帮助。
而且,我现在只是想参加考试而已,未来的事还没确定呢。还是等我中举了,诸位大人再来讨论我能不能进入朝堂吧。”
几个大臣还想再争,夏以清突然插话道:“请容小人说句话,小人支持大公主参加科考。皇上和诸位大人既然重视民意,那小人的想法也是民意。这世上应该也存在很多支持大公主科考的人,这些人的意见也应当考虑一下。”
另外有两三个证人也说道:“小人也支持大公主参加科考。”
其他证人不敢当众说话,就没说什么。
这时,京兆府尹说话了:“皇上,臣今日赶到现场时,见大公主神情冷静,还能指挥侍卫们抓住目击证人,有勇有谋,并非寻常女子可比。臣以为,大公主完全有做女官的气势。”
皇帝点头道:“举子自尽之事,跟大公主无关。大公主无需退出,乡试照旧。”
萧柠欣喜道:“谢父皇!”
“好了,你们都先出去吧,朕要休息一下。”
萧柠走出大门,对所有帮她说话的人都道了谢。
那些反对她的人,她也没有恶言相向,而是以礼相待,礼貌地跟他们告别。
接着,萧柠就回到了自己宫中。
京兆府尹带着所有证人,离开了皇宫。
冬香道:“刚才那几个大人实在太顽固了,听得我好气啊。”
萧柠笑道:“他们反对我科考,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坏人,只是思维有些守旧而已。我能令申太傅改观,迟早也能令其他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