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两王相亲 > 第88章 第 88 章

第88章 第 8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富春移交至京兆尹后,仍一口咬住自己没有恶意堵道,但侮辱朝廷官员这事板上钉钉,他也知此次惹怒的是当朝太尉,不敢多狡辩,对于侮辱城门官一事及时认下,并承诺以后绝不敢再犯,在官署当面对城门官赔礼道歉。

苏富春所做之事纵然跋扈,但终究未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只能由官署严肃教育后收监三日。

这一切看在寥千秋眼里。

但他深知豪强家族庞大,一人便可牵筋动骨,苏富春此时的认错不过是一时。以后若不在他眼下,仍会继续行欺压之事。

堵道一事,寥千秋后面才到,没有亲眼看到两车冲撞的当时,无法正面作证是苏富春所为,而看到的民众们没有敢站出来指认的。

苏富春虽嚣张,但其实清楚底线。他只要咬紧张寒,就可以将张寒拖出来,指责张寒挡道,在这件事上摆开,少一件罪责。侮辱官员大庭广众之下,太尉亲眼所见,他不能,也无法辩驳,态度良好认下,最为稳妥。

这也正是寥千秋所厌恶之处。

恶奴嘴脸精明,所做之恶事轻易揭过。寥千秋决不肯接受,也不能再让这种人逍遥法外。

————

几日后。

朝堂廷议。

寥千秋一身寒肃之气,双手奉上一卷竹简。

“陛下,臣要弹劾苏相治下不严,教纵恶奴之罪!”

此言一出。朝堂一阵哗然。

苏云淮在廷上微动了下身体,而后垂眸待应。

陆玉亦是一惊。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寥千秋竟然直指苏云淮。

本来在她的设想里,寥千秋应是上报苏富春的事,扩大影响,而后她这边再行动作。

女帝稳然不动,“何事需得太尉动此大怒?”她身侧女官下堂,接过寥千秋的奏章,女帝展开竹简。

寥千秋道,“具体情况臣已经在奏章中写明,还请陛下过目。”

他继续道,“苏云淮身为丞相,蒙陛下赏识信任入侍朝中,恶奴仰仗自己为苏云淮的近亲肆意妄为,明知城门官是陛下任命的六百石朝廷命官,还侮辱责骂,迫使他当众叩首认罪。污蔑右中郎将张寒堵道,在场百姓皆有见证,但无一人敢出面作证,他咆哮长街,百姓见之如避仇寇,可见跋扈不是一日两日所为了。”

“若没有苏氏所纵,一个家丞,何敢至此?”

“臣年过七旬,从未见过如此骄横之奴,苏家奴仆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人该何等嚣张。士族贵戚不遵法令,肆意妄为,岂有驾驭在国家之上之理?”

“陛下,臣已年迈,一把朽骨而已,不惧得罪豪强。大魏刚刚经历过动乱,百姓所求不过安定。便是没有战乱,百姓也不该被这种人欺凌在首。陛下圣德中兴,臣,恳请陛下严正裁决!”

寥千秋虽直指苏云淮,但重点在于豪强。

推出苏云淮不过是为了让女帝重视。打压豪强一事,在太傅朱子尧尚在时女帝就做过,但那时整治效果并不明显。

寥千秋显然有备而来,他要借力打力,将苏家打老实了,其他豪强便不会敢有再冒头的。

女帝沉息,也看完一卷竹简。她道,“苏相有什么话要说?”

苏云淮长身玉立,闻言后拜了一拜,“此事臣有耳闻,那日之后,苏富春已撤掉在府中的职位,臣命人严加责罚后,已将其逐出长安。臣亦是立下家规府训,凡有重蹈覆辙悖逆狂妄之人,必严惩不贷。”

“苏相若是早这么做,又岂会有今日之事。”陆玉道。

“安梁王说的是,是苏某教下不严。”

沈施宁无声看向陆玉苏云淮二人,缄默不言。

“陛下,臣还查到,苏奴家产万数,仅凭一个家丞的俸禄是万万做不到的。臣这几日派人暗访民间获知,苏奴跋扈已久,且,不止这个苏富春。”

“民间甚至有言‘长安多钱苏氏室,夜月昼星富难匹’,可见苏氏这些年敛财不浅。臣请求,彻查苏氏财产来源!”寥千秋再禀。

又是一阵哗然动荡。

寥千秋今日所做之事,让所有人想起朱子尧所在时所做之事,甚至比朱子尧更加激进。

沮未显上前一步,“陛下,臣认为不妥。此次不过是家奴惹祸,太尉此言未免太过大张旗鼓,苏相纵有管教不严之错,也不该被家奴连累,否定苏相所有功绩。”

“沮奏曹言重了,没有人否认苏相的功绩。”光禄勋利昭道,“既是家奴惹祸,苏相无辜接受查证便是,也是还苏相清白。”

“陛下,轻易查证苏氏未免太过草率,苏奴家产来源不详,便该查苏奴资财。苏相三公之一,轻易被区区家奴连累,又是何道理?”长史杨际中出言道。

“九王之乱,苏相辅佐胶西王守住军事要地荥阳,没有功劳亦有苦劳。今日家奴借身份张狂于市,亦非苏相所愿,苏相平日协助陛下操劳国事,这等边角之人又怎会在苏相视野之中。”

“诚然,苏相身为苏氏家主责任无可推卸,但望陛下圣明,莫要牵扯无辜之人。”

“杨长史此言差矣。若是论功,淮安王安梁王亦是九王之乱功臣,为何二位殿下府中不曾出过如此恶奴?二位殿下又何曾不是协助陛下操劳国事?”侍御史杜明反驳。

沈施宁隐在朝臣中,微垂首一言不发,只是看着双方争论。他眼珠微动,似有所悟。

苏云淮一派的发言在陆玉意料之内。他们言语目的是导向仅为苏奴之祸,摘出苏云淮。

而寥千秋所求,从目前来看,确有轻率之嫌。丞相终究是丞相,苏家声势虽不及以往强盛,但余势犹在。

陆玉早有准备。

堂上,女帝食指微微敲扣着竹简,八方不动。

对于廷议上,彻查苏府一事,一时没个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