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全家人除了年纪还小的周小竹,都起来了。
周锦宁起床简单洗漱后发现,她爹把早饭都给弄好了,依旧是糙米粥,还是比较稀的那种,里面加了一点盐以及切碎的青菜葱花。
周爹对着她和周母道:“快把粥给喝了。”虽然肉包子好吃,但钱可不禁这么乱花。
周锦宁不太想喝,再就是是刚起床还不怎么饿,她看了一眼周母比她碗里的粥还要稀上不少的粥,抬手就给她碗里匀了一半。
周母连忙道:“三娘你自己吃,娘不饿哎哎哎,够了够了,大早上的吃不了这么多,你自己吃。”
周锦宁端起碗两口就把剩下的粥给喝完了,起身就跑灶台前去了,没给她继续推拒的机会。
“这孩子……”周母嘴上说着,心里却是慰贴,感觉全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
山药和南瓜早就被周爹和江雪生提前处理好了,就等她最后做了。
其实做这个步骤很简单,把山药南瓜切成块,蒸熟,在打个鸡蛋放碗里一起搅拌,最后盖上干净麻布在蒸一次,就可以了。
只是她不在,两人都不敢随便动,就怕万一哪里没做好,最后卖不出去了。
有人帮忙做的更快,两口灶同时开工,一次差不多要半个小时,她这次准备做六个,等都做完了,看着大碗状的山药南瓜糕,她觉得下次可以把换个更加好看又合适的模具了。
整整六大块,一边竹筐里放三个,这次她拿了不少让周母周爹提前洗干净削好的干净树叶和竹签子。
周爹有些心疼道:“过所你娘拿着的,这次去县城你娘和你一起去。”
虽然心疼进城门多花的那一文钱,但三娘一个人去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只有想着这东西能卖钱,他心里这才总算没那么心疼了。
离开村子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一路上周母完全没有让她沾手,表示这点儿轻飘飘的东西,她挑着一点儿也不费劲,用不着她帮忙。
直到太阳破开云层,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时,两人才到了县城门口。
城门口还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周母这会儿基本已经不敢说话了。
随着队伍渐渐往前走,等两人前面只有一人时,周锦宁道:“娘,把过所给我一下。”
周母看着城门口的官差本就紧张的不行,这会儿脑子都不怎么会思考了,三娘让给她就给了。
周锦宁把过所递给官差的同时,给了两文钱。
“走。”
待终于进了城门后,周母神色还有些紧张恍惚,“咱这就进城了?”
不管是原身还是周锦宁都是第一次来县城,虽然有些好奇古代县城,但看过现代高楼大厦,神态倒是没什么变化。
眼前的县城比她想象中的要稍微差一点,但生活气息很足,很热闹,街上的小摊小贩比灵溪镇上的要多上很多,来来往往的人就更多了。
再就是,男女的服饰装扮让她眼前亮了亮。
在村子里时,男人女人穿的都相差不大,灰色褐色蓝靛色的麻布或者棉布居多,看起来都是灰扑扑的,不管男女上衣都是短褐长至臀部或者膝盖,下面穿裤子穿裙子的都有。
只有束发不太一样成婚的男子基本只用布巾或者发带束了一个发髻,再稍微讲究些的,还有攒木簪子银簪子簪发的,未婚的男子束发只束一半,其他便披散着。
女子也一样,只是女子发髻的样式更加多,她们村里正梳的就是一个颇为讲究的发髻,发髻上还几支好看的银钗。
但如今在县城上,入眼可见的,但凡衣裳穿的不错的女子,身上都是簪金戴银挂耳坠的,上襦下裙有之,轻薄的无袖长衫亦有之,除了比前世古代女子穿着更为大胆,也有人描了眉涂了胭脂,瞧着并无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怕就是街上的男人们大多都将自己收拾的挺整齐,不少年轻男子更是化了妆的,一眼看去,别说,还挺赏心悦目的。
看了两眼后,她就收回了眼神,一路走着一路打量街道上的小摊和商铺,直到走过了两条街,才发现了一家看着就很阔气的卖点心的铺子。
她进铺子时还好,只是在她刚说明来意,就被铺子里跑堂的给赶了出去。
“什么穷酸,咱这可是五香楼!谁稀罕你家自己做的丑东西,赶紧走赶紧走,别耽误我们做生意。”
周锦宁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倒是不觉得什么,也没怎么失望,镇上都有两家点心铺,县里的只会更多。
这家不行就换一家试试。
但跟在她身后的周母就不行了,本来周母自从进了县城就很是局促,感觉这里的人都和她们这些泥腿子不一样。
这会儿被人嫌弃她脸上顿时就烧了起来,又想着昨天三娘是不是也是这样到处被人嫌弃遭人冷眼,不禁有些心疼了。
她有些犹豫的道:“三娘,要不,咱们就在镇上卖吧?就算是少卖一些,也不要紧,县城里的人可能不爱吃这个。”
周锦宁还在寻摸着下一家,听到她想退缩的话也没生气,语气不紧不慢的道:“镇上的人口和消费能力是有数的,卖不了不少钱,镇上的要卖,县城里的也不能放弃。”她还不知道这里小说稿费是怎么算怎么结的。
“要是没铺子要,我们就自己走街串巷去卖,县城里人多,我们的点心相对其他点心而言,性价比也比较高,很划算。”
不知道是不是她这句话说的乌鸦嘴了,接下来连续两家铺子,也都没有收。
周母的眉头都已经担心的皱成川字型了。
不能卖给铺子,周锦宁也没有强求,不过走了几条街也不是白走的,大概哪个位置的整体环境好一些,哪块位置的人多,哪块儿位置的人衣服穿的不错,她心里也有个大致的印象。